為學生提供最合適的教育,讓教學像網吧那樣吸引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兒童的愛,是出于對國家、對民族未來的責任,不同于母愛而超越母愛,是一種無私的愛、不求回報的愛。只有擁有好的教師,才能實現好的教育。教師是需要獻身精神的事業(yè),它關系到兒童的未來、國家的命運。 師范教育是培養(yǎng)教師的“大本營” 在上世紀50年代,我們基本建立起了由幼兒師范學校培養(yǎng)幼兒園教師、中等師范學校培養(yǎng)小學教師、高等師范??茖W校培養(yǎng)初中教師、師范學院和師范大學培養(yǎng)高中教師的體系。為了提高在職教師的水平,學習蘇聯的師范教育體系,我國在縣級單位成立了教師進修學校、省市級單位成立教師進修學院(后來改為教育學院)。至此,職前職后的師范教育體系基本完成。 師范教育由封閉型轉向開放型,是1999年以后的事情。隨著教師專業(yè)化的提出,新一輪師范教育的變革開始了:名稱由師范教育變?yōu)榻處熃逃?;方式上由封閉型的師范教育體系轉向所有高等學校都能培養(yǎng)教師的開放型體系;學歷由三級師范(中等師范、師范??啤煼秾W院師范大學)變?yōu)槎墡煼?,取消了中等師范,小學教師主要由師專或師院培養(yǎng);職前培養(yǎng)與在職培訓進行結合,實行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 國外教師教育的通常做法是,先在一般學院修完基礎學科課程,再到教育學院接受教師職業(yè)培訓。可是,我國師范院校的學校類型雖然有了轉變,但在專業(yè)設置、課程安排、教學方式方面缺乏相應的調整,沒有真正地利用綜合學科的資源來加強教師教育。在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問題上,我們的職后培訓還較薄弱,師范院校與地方基礎教育的天然聯系反倒不如以前那樣緊密。今后的出路在何方?我們還得根據中國的國情和師范教育的傳統(tǒng),繼續(xù)鞏固和辦好一批師范院校,同時通過教師國家考試吸收非師范類高等學校的畢業(yè)生從事師范教育。 師范教育本身要改革,我認為,幼兒園、小學教師還應該以師專為主,招收初中畢業(yè)生,提前招生。這樣可以招收到優(yōu)秀的初中畢業(yè)生,同時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大,可以培養(yǎng)成掌握藝術技能的適合幼兒和小學兒童教育的教師。初中教師由師范院校本科培養(yǎng),高中教師由師范大學和綜合大學用“4+1”或“4+2”模式培養(yǎng)。即學習歐美的模式,先在各系科學習學科專業(yè)課程,然后到教育學院接受一至二年的教育專業(yè)教育和實習,經過考試取得教師資格證書。 教師要關注學生人格的成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的教師總體上是熱愛學生的,但許多教師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有一位教師因為學生沒有完成作業(yè),就打了學生耳光。她認為這是愛學生,但實際上她傷害了學生的身心,損害了學生的人格,對學生的成長極其不利。有些教師認為愛學生就是盯著學生的成績,而不顧學生人格的成長。這能說是愛學生嗎? 愛學生,需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平等對待每個孩子。我曾經問過學生:“你們最不喜歡的老師什么樣?”他們說,最不喜歡的就是說話損人的老師、不公平的老師。教師要主動了解和滿足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同需求,讓學生擁有快樂的學校生活。黑龍江佳木斯十九中張麗莉老師為救學生傷殘的英雄事跡,汶川地震時涌現出舍身救護學生的英雄群體,體現了教師愛護學生生命的天職。 教師責任重大,對兒童個體來講,關系到他的一生;對家庭來講,一個孩子的成功,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對中華民族來講,只有我們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因此,傳承文化,培養(yǎng)人才,使我們下一代健康成長,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有奉獻的精神。教師要用高尚的品德、博學的知識去感染學生。學生總是把老師看作最高尚的人,最可信賴的人,是自己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是用自己的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教師要考慮兒童的幸福 學校要傳承文化,培育人才,促進人類的發(fā)展,作為教師,必須把兒童放在中心的位置,考慮他們的需要,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發(fā)展水平。教師培養(yǎng)人,要考慮到兒童的成長需求,通過愉快教育,讓他們愉快地學習。只有有了愉快的心情才能夠刻苦,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像網吧那樣吸引學生,那么學生就會廢寢忘食。要讓學生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快樂,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我們還需要以學生為本,為他們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對于人的一生來講,知識是需要的,但是光有知識是不行的,知識也不等于智慧。知識要變成真正的智慧,還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理念。幼兒園、小學是基礎的基礎,可以說是奠定一生,有些事情看起來是小事兒,但是可以奠定他一生的人格。所以,我們要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 現在,教育容易被人們當作工具:家長把教育當作孩子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的敲門磚;學校把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敲門磚;地方政府把教育作為自己政績的敲門磚,升學率高了,政績就有了。我們的校外輔導機構,不是說都不好,但一些機構把教育作為賺錢的工具。這是要不得的。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教育部稱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農村城市不能一刀切
·顧明遠:教學要能夠像網吧那樣吸引學生
·考研天價班難分好差 盲目選擇不如踏實復習
·人教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130萬考研用戶信息被泄露 無人管考生維權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