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千人計劃”入選者王志國被加拿大供職單位免去科研權力一事,被學界普遍關注。王志國否認自己論文造假。他聲明說技術員在制作圖片時動了手腳,并且認為蒙特利爾心臟病研究所對他處罰過重。 “我們的問題就是同一個蛋白電泳帶圖像被重復使用在不同的文章中,但digital(數(shù)碼)的數(shù)據(jù)是正確的和準確的。”王志國通過媒體發(fā)表聲明說,自己因為這一不嚴重的錯誤主動撤稿,本應是正面的行為,卻在媒體炒作下影響到了研究所的聲譽和捐款,“迫使研究所做出嚴厲的舉措”。 對此,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科學倫理學者段偉文表示:“王志國可以這樣聲明,但他還沒有拿出證據(jù)。” 在段偉文看來,稱論文問題出在技術員身上,有兩點可疑。“一方面,蒙特利爾心臟病研究所在處理的時候,肯定允許當事人申辯和做出說明。”段偉文說,“但學術道德委員會似乎并沒有接受技術員造假的說法。王志國說制作圖片的人蓄意搗亂并且舉報,那屬于很嚴重的問題了,可以提起法律訴訟了。但他只是這樣說,還沒有證據(jù)。”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王志國作為論文的發(fā)表人,對圖片的內(nèi)涵、用意應該是很清楚的”。段偉文認為,他不至于對此陌生到圖片被人置換和篡改了,還一無所知。 對于處罰過重的說法,段偉文認為,學術不端程度的認定本來就是模糊的。“不端行為嚴重或不嚴重,本來就沒有唯一的標準。如果你有了瑕疵,那么遇到麻煩就很難為自己開脫。” 在段偉文看來,學術不端的追查過程,即使在西方也不能說是完善。“科學道德委員會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把所有事情做一個精準的測量評估。他們是根據(jù)對專業(yè)的理解和直覺,做綜合性的判斷。外部壓力和學術政治的因素都可能有。” 段偉文認為,在網(wǎng)絡時代,一件事會不會放大有很多偶然性。“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是一個公共事件。研究所可能在綜合考量后,決定開除王志國。王志國現(xiàn)在只能接受這個結果。如果他覺得不公平,仍然可以去申訴,或訴諸法律,但他一定要拿出證據(jù)。” |
[發(fā)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