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共有4冊,供高中一、二年級使用。高一學習《論語》、《孟子》,高二學習《大學·中庸》和《道德經》。其中《道德經》為原文全本講解,另外三冊則是按主題歸類講解。 首套高中國學教材9月進課堂 中西文化對比教學 鼓勵學生探究學習 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fā)的高中傳統(tǒng)文化通識教材即將出版,預計今秋開學正式進入學校課堂,開展大規(guī)模新課程實驗。北京市通州、大興全區(qū)以及海淀、豐臺部分學校將使用這個版本的教材。 記者從國家級傳統(tǒng)文化課題研究小組獲悉,由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承擔資源整合與編著工作的這套教材共有4冊,供高中一、二年級使用。高一學習《論語》、《孟子》,高二學習《大學·中庸》和《道德經》。其中《道德經》為原文全本講解,另外三冊則是按主題歸類講解。如《大學·中庸》一冊,分為“慎獨”、“齊家”、“格物致知”、“中和”、“為政”等章節(jié)。這樣的編排體例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入清晰地把握經典的思想內涵,也更能適應高中課堂實際教學的需要。 課題組專家介紹,這4冊書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經專家組反復研討、論證,制定了“儒學養(yǎng)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的課程結構,各階段教學內容和深度循序漸進、系統(tǒng)科學。 這套教材每一章節(jié)在講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較等拓展閱讀素材。例如將孔子的“仁”與蘇格拉底的“善”比較分析;講解孟子的義利觀時與西方的功利主義思想作對比;講述中國古代道德思想的同時,介紹古希臘的“四主德”。而課后思考練習題的設置則更注重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社會的結合,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原則,鼓勵高中生自主探究人類哲學經典的精髓和本質,以跨越古今、涵蓋中外的廣泛涉獵和獨立思考,來代替被動接受知識和機械誦讀。(北京晚報 李莉)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首套國學教材9月進課堂 高考語文將考申論?
·江蘇省屬11所高校試點綜合評價錄取本二線上考生
·2015高考英語各題型備考關鍵詞
·國學進高考需慎重 別變成全民學八股
·廣東普高學業(yè)考試下月起報名 隨遷子女可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