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握好核心并打好基礎,相信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所謂核心是指公平,改革只有圍繞公平做文章,才會獲得大多數(shù)公務員()和大多數(shù)社會公眾的支持 張海英 日前,兩條關于“公務員工資改革”的新聞引發(fā)關注。一條是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yè)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務員工資改革絕不等于單一漲工資;另一條是公務員工資改革基本目標方向已經確定:調整工資結構,擴展晉升空間,建立比較機制,實施配套改革(6月22日《中國青年報》、新華網)。 這兩條新聞釋放出不同信息,在前一條新聞中,專家透露了公務員工資改革的大體思路,即不是單純漲工資,而是放在收入分配改革的大盤子里統(tǒng)籌考慮。這有助于糾正某些人對公務員工資改革的誤解和偏見。而后一條新聞則透露了此次公務員工資改革的基本目標方向,盡管這4句話24個字目前尚未獲得官方正式確認,但應該不會離譜。 此前有報道稱“公務員工資已經十年未漲”,再加上一些公務員公開“哭窮”,這次改革不免給一些人的印象是“改革就是漲工資”。但很顯然,這次改革不能以漲工資為核心,而是要針對公務員工資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同時,要在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指導下進行改革。結合改革基本目標方向來看,這次改革應為大改革。 所謂大改革,是指改革包括很多方面,既要調整公務員工資結構,又要兼顧其他社會群體工資水平;不僅要改革公務員在職期間工資水平,也要改革退休后養(yǎng)老金待遇;不但要考慮提高基層公務員工資水平,還要控制公務員津補貼和灰色福利;不僅要解決公務員內部工資不公,還要解決不同地區(qū)工資差距。總之,改革不是漲工資。 對于涉及面廣、比較復雜的公務員工資改革,筆者認為,只要把握好核心并打好基礎,相信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所謂核心是指公平,改革只有圍繞公平做文章,才會獲得大多數(shù)公務員和大多數(shù)社會公眾的支持。而這里的基礎是指制度,必須為公務員工資立法,或盡快出臺國家工資條例把公務員工資納入其中。 圍繞公平做文章關鍵在三點:其一,公務員平均工資要向社會人均工資看齊。專家稱,按照國際慣例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通行做法,公務員工資水平大體處于社會平均收入偏上位置。因此,我國公務員工資水平應向社會人均工資看齊,不應該偏高。部分地方公務員工資高于社會平均工資數(shù)倍,很不正常。 其二,公務員系統(tǒng)內部的工資要相對公平。基層公務員之所以“哭窮”,原因之一在于考核名目眾多、工作壓力大,但工資卻不高,而官員們動動嘴皮子,工資及津補貼卻很高。這是因為,我國公務員是按照職務來發(fā)放工資。另外,不同地區(qū)工資差距也要適當縮小。期待這次改革縮小內部工資差距。 其三,應建立公務員工資動態(tài)調整機制。即不能依賴于宏大的改革來解決工資問題,而應該動態(tài)調整。如果公務員工資低于社會平均工資,應該漲工資。如果公務員工資高于社會平均工資,應該降工資??傊?公務員工資出現(xiàn)的不公或偏差,應自動調整、糾偏,不應該依賴改革,因為改革比較繁瑣,時間等成本很大。 打好基礎關鍵在于立法。早就傳說工資條例在起草,原定計劃是2010年內出臺,但至今沒有下文。我國只有公務員法涉及公務員工資,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這顯然不利于規(guī)范管理,而制度是規(guī)范管理的基礎。 (法制網-法制日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校開考研班考公務員班學生可憑興趣選修
·公務員工資改革核心在于公平
·解讀公務員加薪為何遭反感:民眾收入更低
·丁仲禮:想當公務員就別報考國科大
·熊丙奇:可建立國家教育公務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