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申論科目考試中,第一題通常是以概括題出現(xiàn),如2011年國考省部級的第一題,“給定資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后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再如,2009年廣東省考第一題,請用不超過250字的篇幅,概括出H市政府應(yīng)從材料三和材料四所涉事故中吸取的教訓(xùn)。(本題25分)要求:概括準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但是從每年的考試結(jié)果來看,概括題的得分反而很低,也讓廣大考生感到困惑卻又不知何故。華圖公務(wù)員考試研究中心專家借用上述兩道真題來展示概括題真正得失分得關(guān)鍵所在。 概括題,顧名思義是將材料中的要素信息歸納出來,即社會問題、表現(xiàn)、影響、原因、對策等,并要求客觀、全面、宏觀。正是因為如此,許多考生在作答時,將材料中的要素信息勾畫,然后形成堆砌之勢反映在答題紙上,這樣的答案一定會出現(xiàn)漏答內(nèi)容或信息以及其他失分風(fēng)險。且以例題來驗證如何作答概括題: 2009年廣東省考第一題,請用不超過250字的篇幅,概括出H市政府應(yīng)從材料三和材料四所涉事故中吸取的教訓(xùn)。(本題25分)要求:概括準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概括題答題第一步,也是最關(guān)鍵的步驟是審題,審題環(huán)節(jié)要達到的目的是判斷出題型、答題要素以及初步理清答題思路。從該題來看,題干拋出的問題是概括“教訓(xùn)”,而如前言所說,材料中所能客觀直接概括的要素?zé)o非是社會問題、表現(xiàn)、影響、原因、對策等,而“教訓(xùn)”是從材料中不能直接勾畫出的信息,它是需要推理出的結(jié)果。因此,如果考生直接作答成“H市政府從材料三和材料四多涉事故中吸取的教訓(xùn)如下:第一,……;第二,……”一定是不合理的,為什么這么說?再看題干后的作答要求,所謂作答要求是作答申論的目標,第一個要求是“概括準確”,說明在申論答案里一定要符合“概括準確”這個要求,如果只作答教訓(xùn)是什么,這個要求就沒有在答案中得以體現(xiàn),那么這個答案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如此來看,究竟如何作答才能滿足作答要求呢?從思維方式來思考會發(fā)現(xiàn),教訓(xùn)是不能從材料中直接得來,但是可以從原因要素推理出來。由此在審題環(huán)節(jié)便可大功告成,即先概括出導(dǎo)致事故發(fā)生的原因,然后再作答H市從中吸取的教訓(xùn),這樣與題干后的三個要求便完全吻合。 第二步,勾畫信息。既然通過審題已經(jīng)判斷出回答該題需要勾畫出原因,那么就可以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在此就不贅述。 第三步,找尋到答題的要素之后,需要對要素進行合并和歸類,在所有要素之間會存在很多的關(guān)聯(lián)度,比如A和D兩個原因是同意,那么可以考慮合并表達,若B和C不是一個意思,則只要羅列即可,這就是合并部分的“同意合并,異意羅列”的概念。合并之后,還需歸類,史老師在完全秘籍說過,概括題的作答原則是“命題者思維的重現(xiàn)”,即需要在閱讀材料和整合信息時發(fā)現(xiàn)信息點是按照什么邏輯思維布局的,比如是主體方式,還是主客觀布局的等等,將合并后的信息點進行歸類。 第四步,信息點齊全,確定了答題思路和結(jié)構(gòu),即需要用語言來潤色答案,很多考生經(jīng)常會要求準備些串詞、套話以備答題使用,其實只要理解清楚信息的關(guān)系特征就會減輕很多負擔(dān),比如對信息點歸類是按照主題分析法進行的,在政府方面有A、B、C三個信息點,那么這三個信息點是以并列的邏輯特點呈現(xiàn)的,因此我們只要記住一些并列式串詞即可,比如“同時、且,另外、也、而且”等等,例“政府方面。政府未足夠重視,且執(zhí)行過程中行政審批程序復(fù)雜……”,當(dāng)然條理性列點表達也是很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申論的第一大題概括題的答題步驟主要是四步:第一,審題,判斷出答題要素及思路;第二,以材料為起點勾畫信息;第三,對信息點進行合并和整合;第四,用語言潤色,主要是使用條理性或并列式串詞表達。 最后,預(yù)祝大家取得好成績。 |
[發(fā)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