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漲學費的程序沒錯,與其他同類學校相比漲幅“較低”,相反,低學費制約了學校學科專業(yè)的發(fā)展。 山東省物價局:正在調查處理會計碩士專業(yè)學費上漲問題,一經查實,將依法嚴肅查處。 山東省教育廳: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在學生報名考試時就已在教育部注冊,不可改動。 2014年,中國海洋大學77名新入學研究生在招生簡章未注明學費的情況下遭遇學費上漲——三年總學費從4.5萬元漲到8.1萬元,漲幅達80%。 這只是一個縮影。教育部五年“限漲令”到期,新一輪高校學費上漲被媒體稱為“報復性上漲”。據南方周末記者統(tǒng)計,目前已有9個省份調整了學費金額,漲幅區(qū)間14%-77%。 漲價前,“我校偏低” 最早在QQ群里提出質疑的學生陳宇佳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在2014年招生簡章中,他報考的專業(yè)并沒有寫明具體學費。根據國家教育部、發(fā)改委和財政部2013年5月出臺的研究生學費相關規(guī)定,高校研究生學費在招生簡章中“必須明確具體標準”。 2014年8月31日報到當天,不滿學費上漲的三十多名學生試圖正面與學校溝通,并將聯(lián)名信交到了校長辦公室。據多個信息源透露,最后學校認為漲學費的程序沒錯。 陳宇佳查看山東省2014年1月份制定的研究生學費標準后發(fā)現,全日制專業(yè)型碩士學費不得超過1.6萬元/年,而中國海洋大學2.7萬元/年的研究生學費遠遠超出這個標準,“除了漲價程序,漲價幅度本身就有問題”。 對于漲學費的原因,中國海洋大學宣傳部部長陳鷟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了一份說明,該說明顯示造成學費漲價有兩個因素,其一,現行學費標準是2008年制定,與其他同類學校相比“較低”,制約了該專業(yè)的發(fā)展。其二,該校在會計碩士教學領域的成就,可以支撐學費上漲。除此之外,該校研招辦主任張猛透露,學校在漲價前咨詢過部分高校。 但這種“相比較低”的學費對學生王杰而言是“天價”。面對學費突然上漲80%,來自山東日照的她最終只好放棄錄取資格,“太貴了,我負擔不起”。 至于漲價幅度為何是80%,中國海洋大學除了引述國家相關文件中定價考慮因素外,未再做詳細解釋。 面對學生普遍性質疑,陳鷟給出的理由是,學校制定招生簡章時,“山東省尚未制定出新的研究生學費標準”(教育部規(guī)定,研究生學費標準的制定或調整實行屬地化管理),沒法注明。不過,學校堅稱在研究生復試面試環(huán)節(jié),“均告知了”每位學生漲價后的標準,“所有考生均表示能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至少有三名學生表示,自己沒有被告知或問到相關問題。 復試中的“全部”告知成為中國海洋大學堅持自己漲學費程序正確的重要依據。同樣今年入校的工商管理專業(yè)在招生簡章中未注明學費的情況下,錄取通知書上學費漲到3年7.8萬元,但6月份就行動起來的工商管理專業(yè)同學通過找媒體、找物價局等方式與學??範帲詈髮W校在向物價局備案時,學費降到“3年6.6萬元”。不僅如此,該專業(yè)每位學生還將獲得0.6萬元/年的助學金。 據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該校工商管理專業(yè)之所以降學費是復試時沒有告知學生即將漲學費,工作存在失誤。而會計碩士專業(yè)管理方認為自己沒有問題。 “全日制”被改為“非全日制” 為了討個說法,有學生去山東省物價局舉報。 據陳宇佳回憶,可能是這個行為激怒了學校。在9月20日第一次上課前,會計教育中心副主任孫建強拿著一份《2014級非全日制MPAcc(05-08)(MPAcc即會計碩士)學習方式再確認表》(以下簡稱《再確認表》),要求所有同學必須簽字。 讓同學們更不能接受的是,招生簡章中的“全日制”變成了《再確認表》中的“非全日制”。而按照山東省物價局、財政廳、教育廳文件規(guī)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由高校自主確定學費標準”——這就可以使中國海洋大學的學費上漲合法化。 陳宇佳拿出了自己是全日制的證據:登錄學信網(該網是教育部指定的查詢學歷真?zhèn)蔚奈ㄒ粰嗤尚啪W站),輸入她的信息,在“學習方式”一欄顯示的是“普通全日制”;登錄學校的在校研究生個人系統(tǒng),如果從“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統(tǒng)”入口進入,會彈出“該用戶不存在,請重新輸入”的窗口,而她能夠順利登錄的,也是“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系統(tǒng)”。 即使如此,中國海洋大學研招辦主任張猛回應“學生的認識是錯誤的”,至于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界定依據,張猛回應“據我們了解教育部沒有明確的定義”。張猛給出了海洋大學界定“全日制”研究生的依據:脫產、“周一至周五在校學習”。而多名學生反映自己在報考前向學校咨詢中被明確告知該專業(yè)是“周末上課”的全日制。 海洋大學異地辦學的濟南班15位同學表示收到學校要求確認學習方式的郵件。就學校能否在開學后轉變學生的學習形式,山東省教育廳回應南方周末記者說,“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在報名考試時就已在教育部注冊,不可改動。不存在進行確認的問題,也不存在進行更改的問題。” “我們的老師不像老師了,像個商人。”陳宇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而爆料和接受采訪的多名同學一再要求記者保證不透露其個人信息,“已經沒有學生敢實名制與學校談論這件事了”。 南方周末記者試圖聯(lián)系孫建強采訪核實,孫建強以“我們只負責教學,學費你得問學校相關的部門”為由拒絕。關于這一問題,山東省物價局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稱,“已受理了相關價格舉報,正在調查處理,一經查實,將依法嚴肅查處”。 ![]() 九省份“漲價沖動” 距離中國海洋大學七百余公里的安徽某高校公共管理碩士專業(yè)的學生,同樣在招生簡章中沒有提及學費的情況下,在錄取通知書中的《入學須知》上看到學費為1.6萬元/年,比2013年的0.8萬元/年上漲100%。 該專業(yè)學生于6月5日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板塊給安徽省委書記留言,質疑學費漲價。7月30日,安徽省教育廳回復了該留言,安徽該大學公共管理專業(yè)學費更改為1.1萬元/年,并已責成該?!皣栏駡?zhí)行”國家和省有關研究生教育收費政策。 安徽省教育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更改后的)收費標準也得到發(fā)帖網友的理解和認可。但對于學費上漲的依據、下調的標準,沒有回答。 據教育部財務司負責人于今年8月份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目前,天津、江蘇、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寧夏等9省份已經調整了普通高校收費標準;此外,浙江、廣東、山西、安徽、內蒙古、青海等6省份正在啟動調整收費標準的相關程序。 自從1989年開啟大學收費時代以來,學費從200元漲至1996年的2000元左右;而1997年開始實行的全面并軌,最終將公立學校學費推至5000元大關。2000年以后,高校學費成為社會輿論抨擊的重點,國家多次發(fā)文禁止高校學費上漲,最近的一次禁令是在2007年,為期5年。如今禁令解除,各省高校又開啟一輪新的“漲價沖動”。 據統(tǒng)計,上述九省份漲幅從14%-77%不等,集中在20%-30%居多。其中,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文史、理工醫(yī)類專業(yè)漲幅均超過50%,漲幅最大。 馬劍今年被寧夏大學機械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錄取,學費由去年的0.3萬元/年漲到0.48萬元/年,漲了60%。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大峴村是馬劍的家鄉(xiāng),全家六口人一年勞動收成不過3萬-6萬元,這點收入還要支付弟弟妹妹的高中學費、一家人的日常花銷。 在教育部教育研究中心高教部主任馬陸亭看來,學費上漲,對于馬劍這樣的貧困生影響最大。因為“不僅他沒錢,他的社會關系也沒錢,就算不漲都貴”。 “贏了戰(zhàn)役,輸了戰(zhàn)局” 陳鷟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他把“說明”文件以郵件的形式發(fā)給了教育部,“教育部新聞辦要求就漲價這件事發(fā)個說明給他們……” 據某高校宣傳口和教育部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教育部最近正在整理關于漲學費浪潮中各高校正面、負面信息的排行榜。不過,南方周末記者未能向教育部獲得證實。對于這一排行榜,“剛開始的時候被點名的高校都有點煩,不過后來就習慣了”,這位高校宣傳部門領導告訴記者,“對于負面信息多的學校,焦頭爛額”。中國海洋大學在這份排行榜中排名居中。 馬陸亭透露,“我不排除有些省份原來也要漲,也做過測算,但是后來迫于輿論壓力,沒漲。也有可能經教育部溝通后讓其放棄了今年漲價?!痹隈R陸亭看來,今年暫時沒漲成的省份,明年、后年可能還要漲。 對高校漲學費,地方教育部門給出的漲價理由,多是辦學成本上漲導致的學校辦學經費壓力大;此前因飽受社會輿論壓力而出臺的五年“限漲令”一刀切有失差異化,對高校不公平。 但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限漲令”正是為了抑制此前我國高校學費上漲過快,過高,而今是否需要基于物價普遍上漲來及時補漲?熊院長用一組數據表示反對?!跋逎q令”前大多數公立高校學費為5000元,以農村為例,這占到200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0%,即當年農民需要拿出一年半的收入才能負擔得起高校一年的學費。而2013年這一比例下降為56%——即使在不漲學費的情況下,仍需要大半年收入才夠,就算不上漲的學費也仍高于國際上不高于20%的比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科研辦公室主任曾曉東對漲價的程序和秩序也提出質疑,“很難說合理”。在曾曉東看來,如果漲學費是一場戰(zhàn)爭,那么重蹈2002年和2007年的覆轍——在一片輿論聲討中,教育部下達“一刀切”的行政指令,實現內部妥協(xié)——“贏了戰(zhàn)役,輸了戰(zhàn)局”沒有意義。 雖然這一輪學費的上漲,各省份物價局多有召開聽證會,但以山東省為例,面對30%左右的漲幅,“只有一人反對”的結果,引發(fā)媒體質疑。這更像是“走過場”。聽證會“可以解決清晰制度下有爭議的部分,不能解決混亂制度下的價格決策”,曾曉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學生姓名系化名。) 來源:南方周末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學費大漲起爭議
·點名不到遭批評考研女怒向老師臉部潑熱水
·山東省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網上繳費說明
·江西49家行企與高校碩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基地授牌
·警惕:不法者假借教育廳名義推銷研招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