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南京市第一中學的老師會為學生原創(chuàng)一份“學歷案”,里面有學習的內容、目標,具體的學習探究方法,還配有課堂練習,分ABC三個層次學生自選的家庭作業(yè)。這項改革僅在高一數學學科,就給學生的家庭作業(yè)節(jié)省了三分之一時間。昨天,“促進學習的課堂變革——2015全國高中教學改革研討會”在南京一中召開,158所全國各地中學的名師和教研專家共700多人分享了一中國家課程校本化的經驗。權威專家透露,國家高中新課改的修訂方案預計在明年11月頒布,2017年使用新教材,將國家課程校本化也是未來的趨勢。 “學歷案”為高中生減負 “學歷案”的出現,是南京一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及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一種做法。以前高中的課堂教學主要以老師講為主,一堂課45分鐘老師會講25-35分鐘,但現在是反過來的,學生用25-35分鐘來互動、主動學習,探究知識,而老師的講課時間變短。老師的很多精力花在課外為學生編寫“學歷案”上。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一中曾對全校高一、高二學生進行了全體問卷調查,對于一些相對容易或在科學教材中出現過的知識,學生答對率相對來說比較高,而關于經濟、醫(yī)學、前沿學科方面的知識答對率相對較低。如:每天騎自行車,能答出來車輪鏈輪和齒輪關系的卻沒幾個;科學知識背了不少,聞到煤氣味卻不知該如何科學處理……校方表示,調查結果整體上反映了學生對問題、現象好奇心不足,對自然現象不愿意追根究底,科學態(tài)度、責任心較為欠缺等問題。 有關人士分析,學生好奇心不足等問題也跟學習方式有關,沒有太多機會讓他們主動學習。近來,南京一中在華東師范大學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組織了50人的核心教師團隊,本學期在高一年級對語數外物化等10個學科進行指向深度學習的“學歷案”研究,進行課堂教學變革。老師從課程視角設計供學生學習過程使用的專業(yè)化方案。以呂建林老師設計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為例,“學歷案”中,有學生要學習的目標,還有學前的準備,課中學習的方案,也標出了相應的公式,學生們都有課堂上作業(yè)的題目,每道題對應了什么能力,老師都標示清楚了?;氐郊遥煌瑢哟蔚膶W生,可以在ABC三類不同作業(yè)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而這份“學歷案”,在課前一天或當堂課前會給每位學生發(fā)一份。 南京一中校長、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尤小平表示,“家庭作業(yè)因人而異,而且是老師原創(chuàng)和精選的,每一題有什么作用都寫明了。”以前數學家庭作業(yè)要四五十分鐘完成,現在只要30分鐘,差不多節(jié)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學生不再用重復練習來爭取高分,而是通過知識的探究來真正弄懂過程,還提高了科學素養(yǎng)。 新課改方案預計一年后出臺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是國家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專家。他告訴記者,2003年頒的高中新課改方案,現在國家正在進行修訂,已經組織了260名專家,工作了一年多的時間,預計明年11月份頒布,接下來組織專家編教材,規(guī)劃高中在2017年使用新教材。他還透露,新的修訂方案,最大的變化是明確了每門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根據核心素養(yǎng)命題等都有所改變,怎樣考是考素養(yǎng),怎樣考是考能力,是現在正在解決的難題。 他介紹,以語文為例,有四個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fā)展與品質、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理解與傳承。也就是說,學沒學語文,就是體現在這四方面的差異,這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描述。說得簡單點,原來主要考知識點的了解理解記憶背誦,現在是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解題能力。 崔允漷教授還表示,未來國家課程要校本化,以一中的“學歷案”為例,就是老師為學生搭起了學習知識的“腳手架”,老師少教一點,學生自主學習多一點,期待未來能達到精減作業(yè)等減負的目的。他還表示,“學歷案”最大的挑戰(zhàn)是對老師學習領導力的挑戰(zhàn)。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中新課改方案明年11月出臺 校本課程是趨勢
·教育部將就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行專題研究
·教育部召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座談會
·教育部:普及高中教育要避免低水平的規(guī)模數量
·引大學課程入校 中學開設小語種建 “聯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