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起,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在全國鋪開,一些生源不足的農村學校和教學點紛紛被撤并,導致不少農村上學遠、上學貴等問題重現(xiàn)。2012年這股撤并風被叫暫停。 那些不再保留小學校的村莊,孩子們如今怎么上學?那些被保留下來的教學點,生源狀況和教學質量如何?近日,本報記者來到云南、陜西和江蘇等地實地調研。 澄江縣七江村小學被撤并導致新的上學難 孩子只能到15公里外的中心校就讀 日前,記者來到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九村鎮(zhèn)七江村。這兒的七江小學2010年被撤并,原來學校的300多名小學生只能到15公里外的鎮(zhèn)中心小學上學,鎮(zhèn)上的初中在此之前也已并入位于澄江縣城的澄江二中。 “當時不少老百姓不愿意搬遷的,可是鎮(zhèn)上這么要求了,大家也就跟著把孩子送到了鎮(zhèn)上?!逼呓宓年惔蠼愀嬖V記者,不少學生家長對撤并七江小學有意見,“要是學校出事了可了不得,有意見又能怎么辦呢?” 據(jù)當?shù)卣嘘P人員向記者介紹,當初七江小學之所以撤并,“是因為學校存在地質安全隱患。”澄江縣教育局副局長王東說。 從2009年11月至2011年底,云南省對中小學校點進行了大規(guī)模調整,共撤并了9308個小學校點、112所中學。撤并前,云南農村教育設施和教學質量并不樂觀,部分學校只有十幾個孩子一兩位老師,不少學校處于地質災害點?!霸瓉砻看蜗掠?,總得給學校打個電話確定學校周邊地勢是否開裂才安心。”王東告訴記者。 云南校點撤并有其特殊性,至今仍有不少自然村未通公路,這意味著家長不可能對孩子上學實行接送,加上有些家庭孩子眾多,很難接送所有孩子。在滇南等貧困山區(qū),由于學校不具備住宿條件,有的孩子只能徒步兩三個小時上學。 “上學難哦?!?羅大哥一聽記者采訪孩子上學的問題,就倒起了苦水。“周五接周日送,15公里山路單程至少要40分鐘,得早點去等著,一趟來回少說得2小時。有些家長為了接送孩子,只能停下手中活計?!?/P> “要是坐班車,去鎮(zhèn)上一個孩子一周兩趟得花10塊錢,去縣上讀初中得花12塊錢。”羅大哥說,“有時候晚了就得趕夜路,山路難走,雖然基本上都硬化了,但是大多數(shù)路段只能容一輛車,路邊防護欄也沒裝,不安全的?!?/P> 據(jù)記者了解,接送孩子的班車時有超載。事實上,校點撤并并非只帶來了不便。記者在九村鎮(zhèn)中心小學看到,學校投資幾十萬的塑膠跑道正在鋪設,教學樓也修建得氣派。對于本就不寬裕的財政來說,撤并校點后,確實集中了資金,將有限的幾所學校建設得更為安全、漂亮。 “有田徑場的山區(qū)小學,放眼云南全省都不多?!蓖鯑|說。 “孩子在學校還是吃的好呢,國家政策好,牛奶面包天天發(fā)?!标惔蠼愀嬖V記者,她家在鎮(zhèn)上上一年級的孫女在學校吃得不錯,“回家就想吃咸菜”。九村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潘勇告訴記者,學生在學校寄宿,每月有100元的寄宿生補助直接打到學生飯卡上,此外每位學生還有20元的交通補助。 盡管如此,一位孩子才1歲多的張姓村民仍對記者說:“村上學校能復辦該多好!你能不能幫忙向上級反映一下?”(本報記者 楊文明) 高郵市至少30%農村孩子在村小教學點就讀 出臺幫扶政策,破舊教學點“重生” 下午3點多,江蘇高郵市湯莊鎮(zhèn)湯莊教學點內的標準化塑膠跑道上,六年級的張澄璐正和班上的同學在進行60米短跑訓練。“預備——跑!”一聲令下,矯健的身影像一只歡快的小鹿向前飛奔。在她的記憶中,三年級以前的體育課可不是這樣,“那時候體育鍛煉都在水泥或爛泥操場,不小心跌一跤就疼得直齜牙,要么渾身都是泥?!?/P> 這所村小教學點,位于高郵市最東南角,歷史上曾經是一所鎮(zhèn)中心小學。2000年行政區(qū)劃調整,撤并了其他兩個村小,湯莊小學也成為保留下來的村小教學點。“上世紀90年代末,學校多年無投入,校舍殘破不堪,全部校舍都是D級危房。加上學校建設時未抬高地基在農田上直接建設,校園成了洼地,每逢梅雨季就成為澤國,校舍全部進水,最高水深1米多?!睂W校的老師們翻出以前老校園的照片告訴記者,老師背學生蹚水上課是常事,張澄璐們就只能在漏著雨的教室內學習。在破舊的校園中教書上學,教師們信心不足,最多一年有30多個學生轉學。 “建好村小教學點,是非辦好不可的事?!备哙]市教育局局長許明介紹,除了要改善硬件,還得留住老師。 據(jù)介紹,高郵市通過最近一次區(qū)劃調整,目前全市44所小學中,村小教學點占近一半,至少30%的學生在此入學。為了保障校園安全及改善辦學條件,2011年8月,高郵市教育部門決定,將湯小搬遷至500米開外已經撤并走的原湯莊初中分校。異地重建后,翻修了教學樓、鋪好了道路、新建了塑膠操場,并新建了美術、音樂、實驗室等專用教室。同時,師生們還將取土的泥塘修整成了生態(tài)魚塘,美化了校園環(huán)境;將廢棄的垃圾場平整為菜地,種上各種蔬菜、圈養(yǎng)了一些豬和兔,既能讓學生勞動實踐,又能供應食堂。 近年來,高郵全市的村小有近10個通過重建或改擴建后,教學軟硬件環(huán)境得以極大改善。自愿從一所初中調往村小教學的數(shù)學骨干教師金國娟告訴記者,“農村教學點各方面改善了不少,在辦學條件、教師待遇上城鄉(xiāng)差距進一步縮小,教師們也干得很有積極性?!?/P> 據(jù)介紹,高郵市出臺政策,師資配備重點向教學點傾斜,并通過頂崗培訓、送教下鄉(xiāng)、網(wǎng)絡微培訓、校際網(wǎng)上結對等途徑,不斷提升教學點師資素質。從2013年起,該市在公用經費分配上注意向教學點傾斜:不足100名和200名學生的,分別按實有人數(shù)的200%、150%計算,寄宿學校按實際人數(shù)進行專項經費補貼。(記者 姚雪青) 鎮(zhèn)安縣吸引大學畢業(yè)生到農村教學點任教 條件差生源少,期待更多特崗教師 從2008年通過陜西省的特崗教師招考算起,李偉當鄉(xiāng)村教師已經有6個年頭了。2009年,他第一次走進陜西省鎮(zhèn)安縣東川鎮(zhèn)黃家灣太白廟村小學的校園時,差點掉下眼淚。從小在縣城長大的他,從沒見過這樣的校園,“教學樓是六排瓦房,操場是一片黃土地,校門與馬路不相連通,若碰上雨天,全校師生近100人要走1里多的稀泥路進出?!?/P> 近日,記者來到這所太白廟村小學發(fā)現(xiàn),這里的基本教學設施已經具備,但離現(xiàn)代化還有不小距離。這兒學生口中的“多媒體教室”,只有一臺電腦,一個投影儀。人人學電腦幾乎無法實現(xiàn)。 “你們想通過電腦上課嗎?”記者問。學生們忽閃著眼睛,卻不見“渴望”。 “你們一定以為學生們都很渴望新鮮事物,但我們知道,如果不去啟發(fā),他們很難去‘渴望’?!碧讖R小學的副校長告訴記者,“很多農村孩子老實內向,沒有那么廣的視野,他們不知道自己其實需要更多的電腦。所以,我們的老師需要向上提,也希望領導看看學生們的需要。” 在鎮(zhèn)安縣,農民大多以務農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們普遍收入水平不高。農村教學點的學生多以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為主,有的村子一所小學也就十幾個孩子。 如今,李偉已經調到東川鎮(zhèn)中心幼兒園當老師,這兒的硬件設施比村里好得多。幼兒園滑梯、蹦床、活動室、消毒柜一應俱全?;顒邮揖褪呛⒆觽兊恼n堂,除傳統(tǒng)的書籍、教具外,還配有電子鋼琴和電視?!凹议L開始重視教育,政府也加大了投入,這里的教學環(huán)境算是不錯的了。”李偉說,“目前老師人手不足,還沒有提供幼兒在校午餐和午休的條件。中午孩子們由家長接回家,下午兩點再送來。有些村里的家長雖然家住得遠,也會在鎮(zhèn)上租房子陪孩子上學。如果有食堂的話,就方便多了?!?/P> 李偉說,特崗教師政策的施行,使得許多大學畢業(yè)生愿意來山里當老師。還有外縣、外省的年輕人因為“招教”到山區(qū)里安了家。2011年8月,李偉特崗教師聘任期滿三年,通過考核,正式留任,獲得正式教師編制。工資經過兩次調漲,月薪從最初的1000多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3000多元。 村級教學點生源少、基礎設施不足,怎么留得住招來的特崗教師?除了政策規(guī)定外,如何增加村級學校的吸引力也是個難題?!懊磕甓紩行乱慌拇髮W生考到山里來任教?,F(xiàn)在,我有點希望能夠通過教育系統(tǒng)的考試回到縣城工作,畢竟父母年紀大了?!睂ψ约何磥淼娜チ?,李偉已有打算。(記者 方 敏)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行進中的基層回聲:農村教學點 如今怎么辦?
·女孩被美國高校錄取 獲百萬全額獎學金
·中英文盤點: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的九個主要單元
·盤點領導人外語秀:朱镕基曾做過英語教員
·“讀霸”4年讀上千本書 成功考上北大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