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高考將減少科目或不分文理科,學生也將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優(yōu)勢,自覺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同時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高考()改革將減少科目或不分文理科,學生也將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優(yōu)勢,自覺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同時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目前教育部()已完成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制定,將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12月5日新華網) 曾幾何時,高考已經成為全民的“運動”,家有學生全家都備戰(zhàn)。五月份逐漸濃厚的硝煙持續(xù)到最后一科目考試的鈴聲響起,勇過高考獨木橋者如鯉魚跳龍門,過不去高考這個獨木橋的,要么被高等學府永遠的淘汰掉,要么轉身回頭再等一年繼續(xù)奮戰(zhàn)。近幾年來,雖然伴隨著外出留學 () 人數的增加和成功標準的多元化定義,高考的圣神光環(huán)有些縮小,但是,仍難以撼動高考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它畢竟是一個象征,一個分界線,一道坎,無形之中總有有形的力量。 高考仍然是最主流、最普通的人通過競爭、奮斗改變命運或者維持現狀的最主要通道,然而,高考所存在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文理分科問題。文理分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社會化建設急需人才的需要,也不得不承認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相對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因為文理分科,雖然學校也開設相對學科的課程,但都是象征性的,所以,當今很多文科生不懂常識性的“科學知識”,理科生不懂基本的文學知識,從而阻斷了學科之間的相通性。然而,高考方案不分文理科正好彌補了學科之間的斷層。而減少科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優(yōu)勢自覺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這樣既兼顧文理同時又不至于學科太多課業(yè)繁重,既能夠運用理科類的邏輯思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同時也可以用文科性的感性思維提升自身文化涵養(yǎng)。 其次,一年一考,致使有能力但是發(fā)揮失常的人白白浪費一年的大好光陰。而高考方案中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則會相對的削弱“運氣”的成分,更多的重視平時的綜合實力,這樣基于三年的累積而選拔出來的人才應該更名副其實。以及方案中還將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這樣的既沒有弱化英語的地位,同時也突出英語并不同于其他知識型學科的地位,而是把英語的工具性作用凸顯了出來。 但愿此次高考改革能如教育副部長所說,將顯著扭轉應試教育傾向,為億萬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和成長途徑,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文/閆芳 (紅網)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考研奶奶追夢記:十年三度高考三度考研
·我的孩子想高考 難道還要等兩年?(圖)
·教育部明確4類考生不再具備保送生資格
·北京2300余名考生報考藝術特長生
·北京市2014年高考藝術特長生14日起統(tǒng)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