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不夠合理的現(xiàn)狀,不少人雖然常常針砭時弊,卻又隨波逐流。聽過太多對中國教育的批判,最近,來自控江中學的高三學生唐潤鏵給出了不一樣的高考解讀。 原標題: 對于高考(精品課),我們還有自由和選擇(附照片) 本報記者 錢鈺 高三在很多人心目中可能是壓抑、辛苦,甚至是反天性的。面對不夠合理的現(xiàn)狀,不少人雖然常常針砭時弊,卻又隨波逐流。聽過太多對中國教育的批判,最近,來自控江中學的高三學生唐潤鏵給出了不一樣的高考解讀。 唐潤鏵歷時3個月獨立制作完成了一部紀錄片《考在上?!?,他想通過紀錄片告訴大家——“對于高考,我們還有自由和選擇”。 我想找一個答案,我們真的別無選擇嗎? 《考在上海》(第一集)時長24分鐘,記錄了2015年上半學期以來,唐潤鏵所在的控江中學高三(2)班發(fā)生的故事。 高三(2)班是歷史班,班里一共有47位同學,是年級里人數(shù)最多的班級。盡管片子只有24分鐘,但唐潤鏵拍攝的素材多達154個G、1340個視頻文件,單視頻剪輯就花了兩周時間。從2015年暑假的高三動員大會,到教師辦公室里的別有洞天,再到圣誕節(jié)的師生同樂,都被一一記錄進鏡頭里。 “因為我是出國黨,所以這段時間比較閑,就想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做?!比缃竦奶茲欑f已收到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面試通知,但他拍攝這部紀錄片,絕不是出于某種“玩票”心態(tài),而是有一個沉寂在心底的聲音想要傳達。 唐潤鏵發(fā)現(xiàn),當今社會各界對高考的評價,包括很多相關主題的紀錄片,都僅僅是簡單的批判,普遍在關注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那樣的“高考工廠”,缺乏新穎的角度。他想拍一個不一樣的高考紀錄片。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有問題,每個人又都覺得‘我們無能為力’。我想找一個答案,告訴人們我們還有自由,還有選擇?!碧茲欑f說,制作這樣一個紀錄片,很大程度上也是證明給自己看——“我沒有隨波逐流,我的激情、憤怒和責任心還在?!?/P> 在高考方面,所有人都一樣? 高三究竟是什么樣的?在唐潤鏵的鏡頭里,暑期高三動員會上,2015屆學長的“過來人談”吹響了高三的號角——“高考的本質(zhì)是一個分類的機器……高三已經(jīng)開始為自己而活了。”進入高三后,同學間的打鬧不見了,課間的歡聲笑語也少了,大家集體進入“學霸”狀態(tài),所有的興趣愛好都得讓路,僅存的無非是偷偷看幾頁閑書、聽一聽音樂、打一段架子鼓、下一盤棋。 新學期開始后,高三(2)班的教室后方多了一幅帶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黑板報,班里一位藝考生用水彩顏料畫滿了整塊黑板,上面寫著幾行字——“高三之路: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唐潤鏵看來,畫這幅黑板報雖然耗時費力,但是值得,當高三(2)班的同學回想今天的時候,可能會首先想到這幅美麗的畫,而不是高三的重壓。 鏡頭從教室轉(zhuǎn)向了高三教師辦公室,老師們正在耐心地輔導學生。在唐潤鏵眼中,可能相對于其他城市,在備戰(zhàn)高考上,上海的校園氛圍并不讓人那么窒息。然而他知道,這些上海學生心里所承擔的塊壘,不少于中國的任何地方。畢竟,“未來”這二字,會讓所有人拼盡全力。 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觀點,“高三生活是壓抑的,辛苦的,反天性的。甚至可以說是泯滅人性的”。我們也都明白,“當今的考試制度是一片汪洋大海,每一個學生都只是一顆沙粒,我們無力改變,只能祈求下一道浪把自己拋得更高。不僅學生如此,老師家長也是如此。在高考方面,所有人都一樣?!?/P> 因此,在片頭,不少高三學生都反復提及一句話——“所有人都一樣”。為何要做這樣的設計,唐潤鏵說,這句話是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及老師面對高考的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沒錯的,因為渺小的我們面對潮流,確實別無選擇。但他卻對“所有人都一樣”予以了否定,他想告訴大家——“我們其實有選擇”。 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上 但選擇和自由在哪里?唐潤鏵在片中作出了回答——唐曉赟老師的英語(精品課)教學改革,以及樊陽老師的公益人文講座。他說,“我們習慣了仰望,習慣了把已有的制度看作是不可撼動的,但我們能把自己化作星火,懷著一顆不羈的心靈去照亮周圍的人?!?/P> 鏡頭轉(zhuǎn)向了高三語文組老師的辦公室。在隔間的外墻上,貼著不起眼的三個篆體字——“后花園”。墻的背面,是一位女老師的辦公桌和她別具一格的照片墻。鏡頭里,老師如數(shù)家珍地介紹著她的照片墻,上面貼滿了文藝界名人的照片,蘇珊·桑塔格、漢娜·阿倫特、卡夫卡以及她心目中的女神——演員格麗泰·嘉寶。這位老師自稱有“空墻恐懼癥”,不管辦公室搬到哪里,她都不會落下這些照片。 “很多老師有自己堅守的東西,即便被大環(huán)境吹得東奔西跑,也會堅守著?!碧茲欑f做出了這樣的解讀——“環(huán)境的力量固然強大,環(huán)境不斷逼迫我們?nèi)シ艞?,去忘記,這時候桌邊的一張照片就會變成一種反抗,因為它在同一化的浪潮中一遍遍提醒我們,我們還有愛,我們還有熱情,我們還有信仰!” 面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重讀寫、輕聽說”的問題,唐曉赟老師也在試圖改變?!笆遣皇敲髂昕梢越Y合全區(qū)的力量搞一個高中英語聽說課程的推進和引入,現(xiàn)在天時和地利都具備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英語不再是啞巴英語?!碧茣?#36191;說。 還有人的選擇走得更遠。 在紀錄片中,唐潤鏵不惜筆墨,花很長的篇幅介紹了樊陽老師的公益人文講座——從初一下學期開始,他就參加了這個講座。片子中,樊陽公益人文講座的學生們正在萬國公墓進行“人文行走”,幾乎每一個月,樊陽都會帶著學生去游歷那些富有歷史意義的人文景觀,行走前,學生們會利用課余時間調(diào)查與景點相關的歷史人文知識,行走過程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周六晚上,樊陽老師還會在上外雙語學校開展一場人文講座。 “介紹這些老師,是想告訴大家,即使現(xiàn)有的教育模式不令人滿意,但我們依然可以去追求那些可貴的、卻‘無用’的東西。我們可以看看個體或小群體在體制中應該怎么做,而不僅僅是抱怨。選擇權永遠在我們自己手上?!碧茲欑f說。 正如片尾唐潤鏵所說的,“有人說,在中國的教育下沒有自由,我不這么認為。自由就在你那些無用的閑書里,在你那個無用的講座里,在你努力擠出的兩個小時里,甚至當你走在上學的路上,不小心望到藍天的時候,‘別動,自由就在那’?!?/P> 接下來,唐潤鏵還將推出第二集和第三集,分別聚焦留學(課程)和對應試的評價。不過,他暫時碰到了點小麻煩,由于媒體的關注和網(wǎng)絡的傳播,片中又涉及到學校和教學場景,校方和老師有不少顧慮,他的拍攝有可能中斷。小唐還在努力與校方溝通中。 唐潤鏵說,未來學成回國,想做一名教師,為推動中國的教育改革盡一份力。 (文匯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上海女高中生3個月完成紀錄片 對高考進行解讀
·2016年湖北高考科目全部回歸全國統(tǒng)一命題
·2016年高考北京卷內(nèi)容調(diào)整 語文必考題增12篇中外
·北京高考語文明后年將必考《論語》《紅樓夢》
·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美術類專業(yè)招生答考生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