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人間,換了人間!”昨天,北京三十一中迎來百年校慶,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楊振寧校友走進昔日的中學,感慨萬千。這位著名物理學家透露了個小秘密:當年他在中學圖書館讀到了《神秘的宇宙》,就是這本書啟蒙了他對物理研究的濃厚興趣。 憶往昔 與鄧稼先一起住校 走進78年前的中學校園,年屆九旬的老校友楊振寧神采奕奕,心情愉悅。他不時指點著曾經(jīng)熟悉的校園建筑。“這個小禮堂當年是個小教堂,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出教堂的樣子了。這幾棟小樓也是當年就有的。”楊振寧說,1933年他在三十一中念中一,當時學校名為崇德學校,是一所教會學校。那時候全校只有200多學生,全是男生,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住校。他和好友鄧稼先都是住校生,當時就住在學校舊大樓的三層。當時每天六點半會吹起床號。 “中學學習為我后來的物理研究打下了基礎(chǔ)?!苯≌劦臈钫駥幾蛱爝€和學弟學妹們分享當年學習的趣事:上中學的時候,他在圖書館角落發(fā)現(xiàn)了一本名為《神秘的宇宙》的書,那是一本外文譯本,看了那本書之后,他開始覺得物理是一個很值得研究、值得發(fā)展的學科。 楊振寧說,在崇德學校讀書的時候,他是班里年齡最小的孩子,身材也不高,還被大同學欺負。他去向老師“告狀”,老師開玩笑說:“怎么解決呢?我搭個擂臺,讓你們比武吧?!彼斎粵]有采用這個方式,而是決心用自己的方法在學習上超過別人。因此在崇德讀書時,小個子楊振寧的成績非常優(yōu)秀。 談今朝 望學生抓機會創(chuàng)未來 “換了人間!”撫今追昔,楊振寧引用一句歌詞描述內(nèi)心的感慨之情。1937年他們?nèi)译x開北京遷至昆明,直到1971年回國探親時才第一次重返母校。他勸勉在場的小學弟學妹:自己就讀的上世紀30年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暗淡的時期,今天的你們有幸在一個欣欣向榮、繼續(xù)復興的新時代成長,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明白這種轉(zhuǎn)變對于自己前途的意義,抓住機會,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北京三十一中校長張禮斌介紹,該校至今已培養(yǎng)了兩萬余名畢業(yè)生,其中包括多名杰出校友。據(jù)了解,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兩彈元勛鄧稼先、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等10位中科院院士均出自該校。著名藝術(shù)家孫道臨、黃宗江,著名法學家江平、游泳健將張健等都曾在該校就讀。 晨報首席記者 羅德宏(微博)(北京晨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guān)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