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的一天 拾荒者的生活并不規(guī)律,打麻將打到夜里兩點也是常事,有的拾荒者第二天10點才出門,有的太困了就干脆下午才出門。但是,一天中最主要的生意還是在上午,這時他們的“窩子”(老顧客,記者注)會把“值錢的”廢品賣給他們。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拾荒者都是“撿破爛的”,按圈內(nèi)的說法,“刨不如撿,撿不如運,運不如換,換不如收”,街頭流動的拾荒者處于底層,撿的東西最雜,收入也最少;走街串巷收購廢品者則次之;廢品收購站老板地位和收入則最高。黃益彪調(diào)查的這一群體就是“運”的,不過,他們在收購生意不景氣時,也偶爾會動手來撿。 三哥早上7點便起床了,由于身體不太好,吃完早飯已經(jīng)9點。三嫂推起三輪車先出門,三哥挑了一個籮筐,里面放了幾個茅臺酒瓶和衣服包裝盒作為收購樣品;五六個蛇皮袋,用來裝貨;一桿秤,還有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回收的東西和三哥的聯(lián)系電話。東西齊了,黃益彪跟著上路。 一路上來往的車輛很多,稍不留神就被卡車蹭著,這一度讓黃益彪覺得拾荒是個高危職業(yè)。路上的拾荒者一般會吆喝:“收廢舊家電嘍!有茅臺酒瓶的收來買嘍!”他發(fā)現(xiàn),女的喊得勤快一些,男的則礙于情面,喊得少些。 10點左右,三嫂打來電話,說某酒店有貨讓收,讓收貨的就是三哥的“窩子”。 到了酒店后門,三哥和三嫂進去整理酒店雜物,黃益彪則在外面幫忙照看行頭。這時有新客戶上來詢問,他便把三哥叫出來,一起和新客戶談生意,對方是4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給的是一些紙殼和鐵皮等雜物。 看完貨后,三哥問對方要價多少,對方開價70元,三哥還價40元,說,“這些紙殼不掙錢,況且鐵皮又少”。 對方讓多給點兒,三哥只讓了5元,還價45元,對方撓頭不想降價,三哥故意轉(zhuǎn)身要走,對方問還能不能加點兒,三哥說不能。無奈之下,對方要價50元,三哥聽后就把貨收了?;厝サ穆飞先绺嬖V黃益彪,這批貨轉(zhuǎn)手賣給回收站至少能賺30多塊。 交易后,拾荒者會將隨身帶的名片發(fā)給貨主,如果是新貨主,就多發(fā)幾張,以防他們弄丟,以此來培養(yǎng)老顧客。 把貨捆好后,黃益彪推來三哥自制的三輪車裝貨。這種車在拾荒者中很常見:前面是一個桿,作牽引用;后面是三角形,上面鋪一個木板,每條邊下面有一個輪子。滿滿一籮筐加上這一車貨就是整個上午的戰(zhàn)利品,下午則是賣貨階段。 他們一般是把貨賣給回收站,但是像家電這樣的“貴重”物品,有時剛買進,出門就轉(zhuǎn)手賣給其他需要的人;有時則把貨運回住處,該修的修,該拆的拆,囤積一段時間后再集中銷售。 這一天,三哥掙了100多元,“這算少的”。他們這行誰掙得多誰掙得少,看的不是誰起得早跑得勤,而是跑什么貨。三哥告訴黃益彪,幾塊錢一個的茅臺酒瓶子,找到黑市可以賣到幾十元錢一個;一個洗衣機收兩三百元,倒手賣到五六百元也有可能。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guān)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xué)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xué)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xué)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xué)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