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看來,“閃購”的影響倒不全然是消極,如銀行信用卡確實能給一些年輕人解決燃眉之急。我更在意的,是這種“閃購”心理引發(fā)的“禁不起等待”之急躁。所有人都清楚一夜成名是需要資本的,但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資本,如同文中那個被領(lǐng)導寄予厚望的年輕人,不過兩年的時間,就認為自己應該升職。面對商品,“閃購”一下無傷大雅,面對事業(yè),“閃購”的結(jié)果也許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失望。
近日,一名大三學生因癡迷網(wǎng)購花光2年學費跳樓自殺一事,在國內(nèi)引發(fā)強烈關(guān)注與廣泛熱議。 一些人在表達惋惜之余,開始思考為何當前不少年輕人成為“閃購一代”他們只要看到喜歡的、別人有的東西就希望立即擁有,一刻不愿耽誤,卻較少考慮或全然不顧實用性與經(jīng)濟承受力。 上周,記者進行一項千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7%的受訪居民坦言自己就屬于這樣的“閃購一代”;其中,13%的人認為自己“完全就是這樣”,54%的人承認自己“有一些”。受訪者中,80后占47%,90后占18%,70后占14%。 “閃購一代”普遍存在 本次調(diào)查中,73%的受訪居民直言,當前社會“閃購一代”普遍存在,其中,21%的人感覺“非常普遍”。 九龍坡區(qū)的吳女士向記者抱怨,自己常常替女兒收包裹,“每周都有兩三個,全是衣服、化妝品”。女兒一看到“打折”、“秒殺”就迫不及待,“好幾次都是一會兒工夫就下了3、4單?!?/p> 重慶市某房地產(chǎn)公司項目策劃沈明(化名)認為,像這樣的“閃購一代”不僅限于在網(wǎng)上“秒殺”優(yōu)惠化妝品,或是在元旦、國慶瘋搶1折手機,“他們還在助推房價上漲?!?/p> 沈明發(fā)現(xiàn),年輕人正成為購房主力,“畢買族”也越來越多,致使畢業(yè)季成為地產(chǎn)商的集體狂歡?!爱斎?,最終埋單的,還是那些熱衷為孩子的人生每一步精打細算、造橋鋪路的家長們?!鄙蛎髡f。 攀比造就“閃購一代” 沙坪壩區(qū)私企部門經(jīng)理韓艷告訴記者,他一直有個感覺:與上一輩相比,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難被激勵。 不久前,韓艷讓員工們制訂下半年工作計劃,稱誰先完成計劃,就獎勵1臺名貴的筆記本電腦。本以為大家會深受鼓舞,努力干活兒,誰知員工們卻抱怨“半年后才能兌現(xiàn),早著呢”。 江北區(qū)某國企部門主管夏學賢說,他特別看好的一位年輕職員,因為工作2年沒升職就憤然辭職。盡管夏學賢極力暗示勸說“機會不遠了”、“要等一等”,但年輕人依然決絕地向他吼道:“晚了!” 調(diào)查中,60%的受訪居民認為,“閃購一代”越來越多,主要來源于“以貌取人”、盲目攀比的社會風氣;58%的人認為,原因是部分年輕人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夏學賢看來,部分年輕人“及時行樂”、“禁不住等待”的生活態(tài)度,與當前社會“出名要趁早”、“賺錢要趁早”的觀念泛濫有關(guān)。“大家好像都很趕時間,恨不得一夜之間買房買車娶媳婦,然后成名成家?!?/p> “閃購”成習難以造富 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宋輝發(fā)現(xiàn),不少大學生正面臨信用卡危機。為了滿足私欲與虛榮心,一些在校生通過辦理信用卡實現(xiàn)快速消費。 沈明認為,一個人的“閃購”心理如果總是得以實現(xiàn)和滿足,最終將變得愈加自私貪婪。待到他胃口越來越大,終將欲壑難填,于是滿腹抱怨,甚至不滿父母與社會。 韓艷擔心,“閃購”行為一旦成為習慣和共識,年輕人將忽視腳踏實地、點滴積累的價值,喪失造富能力,同時沒有心情去體味“來日方長”、“細水長流”的人生樂趣。 本次調(diào)查中,對于“閃購一代”的行為,52%的人明確提出“反對”。63%的受訪居民擔心,“閃購一代”越來越多,會讓年輕人形成過度消費與隨意破產(chǎn)的習慣和觀念,52%的人擔心這會加劇“以貌取人”和物質(zhì)攀比的社會風氣。 令張孝友擔憂的是,目前很多年輕人習慣性地向父母要錢買車、買房,而父母也習慣傾囊相助,這是非常不好的現(xiàn)象。 此外,張孝友呼吁熒屏銀幕上,多些對年輕人起“勸勤”、“勵志”作用的作品,少些宣揚“一夜成名”、“紙醉金迷”的虛浮作品。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閃購一代”? 消費觀扭曲,不懂珍惜勞動所得 45% 部分商家和媒體制造“秒殺”、“搶購”的氛圍 56% “以貌取人”、盲目攀比的社會風氣 60% 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和獨立思考能力 58% 家長過于溺愛 25% 其他 8% 以下哪些物品備受“閃購一代”追捧? 房子 18% 車子 22% 奢侈品 47% 高端電子產(chǎn)品 70% 化妝品 55% 普通日用品 31% 其他 9% 你認為,“閃購一代”越來越多會造成什么影響? 讓年輕人形成過度消費的習慣和觀念 63% 加劇“以貌取人”和物質(zhì)攀比的社會風氣 52% 讓年輕人忽視努力工作、循序漸進的耐心 51% 容易總是對生活感到不滿,變得不懂珍惜 43% 不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4% 其他 8%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guān)閱讀:
·教育部:全力做好舊金山波音客機失事中中國師
·客機墜毀背后游學亂象:學校跟風“走出去”
·北大三語種理科錄取分超700
·各名校提前批分數(shù)線普漲50分 男生稀缺
·廣州:來老人院看爹媽的猛增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