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研究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發(fā)放的合理,大學、學院和系、所都不存在克扣獎學金的現(xiàn)象,則完全的自費就不需要單方面的批判和全面的否定 國務院常務會議6日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全日制學術學位研究生收費標準,原則上每年碩士生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不超過10000元。(2月7日新華網(wǎng)) 政策影響權利,權利影響生活。研究生再無“公費”一說——對于剛剛參加完考研[]的大四學生和正在準備考研的大學生而言,這是一則值得關注的消息。許多大學生網(wǎng)友在看到這樣的新聞之后,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本來想考研或讀研的,這樣的政策一出,還是決定不去考慮上研究生的事了。 高學歷教育,是一塊敲門磚。越是貧困家庭的孩子,這個敲門磚的作用就越發(fā)明顯。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無法完成“拼爹”,只能“拼學歷”。可是,研究生的自費政策,無異于抬高了研究生教育的門檻,提高了貧困人口向上流動的經(jīng)濟成本,讓原本逼仄的向上通道愈發(fā)狹窄。如果“拼學歷”都如此昂貴,那么,終有一天,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什么都沒有可拼。 但是,研究生全部納入自費,在筆者看來,雖然在短期之內(nèi)可以對一些家庭構成經(jīng)濟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研究生自費是一種大勢所趨。研究生全部納入自費,并不需要全面被否定,仍然需要多個角度來解讀。 一者,研究生教育階段并非義務教育階段,政府在法理上,也不應該繼續(xù)為研究生提供學費。在理論上講,研究生教育是一種“精英教育”。它和中小學教育以及幼兒園教育等“大眾教育”,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受眾面上不可同日而語。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這樣講,免費的研究生教育因為受眾較小而成為“少數(shù)人的福利”。而政府和國家站在公共利益的層面上,更應該在中小學包括幼兒園階段實現(xiàn)“義務”。讓研究生不再免費,可以將更多的教育資金節(jié)省下來,用到其他方面。 二者,我國當下的研究生教育體制,需要改革,完全的公費,并不利于激發(fā)研究生的“研究潛能”。無須諱言的是,當下研究生教育體制之下,無論在讀研究生搞不搞學術,學術搞得如何,都基本會如期畢業(yè)。這樣的研究生培養(yǎng)體制,和本科教育,沒有質(zhì)的區(qū)別。相反,歐美等許多國家的精英教育,就是完全自費。但是,說是自費,其實也并非自費。他們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只是把學費以助學金和獎學金的形式發(fā)放下來了。在這樣的體制之下,取得獎學金或是助學金,便可以成為研究生努力的目標。競爭意識自然會被激發(fā)出來。 英國經(jīng)濟學家科斯認為,“政府對權利的任何重新界定,都不可能達到雙贏,而必定是有利于一些人而不利于另一些人。”我們能夠理解那些感覺“拼不起學歷”人的苦衷,但對于一些對學術還有研究精神的學生而言,這又并非完全是壞事——如果有真本事,那就用學術研究和成績來爭取吧。 研究生收費教育改革,從全部公費到部分自費再到全部自費,每一個步驟都存在爭議。但是,筆者要說的是,任何一項制度,在所有人面前,都有公平性的一面。如果研究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發(fā)放的合理,大學、學院和系、所都不存在克扣獎學金的現(xiàn)象,則完全的自費就不需要單方面的批判和全面的否定。(王傳濤)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春節(jié)提前來占座 考研生凌晨搶座擠破玻璃門
·有人為學費放棄保研 2014秋季起研究生全部自費
·父親開車5小時為考研兒占座 結果還是晚了
·男子從外地駕車5小時為考研兒子占座(圖)
·研招政策:研究生全自費需要多重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