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的新人,由于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往往困惑于如何稱呼周圍的同事。對于新人來說,稱呼得體不僅可以處理好人際關系,而且可以為自己贏得好的印象。同樣,仔細傾聽同事之間的稱謂,這不僅可以了解到同事間關系的遠近,也可以很好地了解一個公司的企業(yè)文化。一個小小的稱謂,往往是你迅速融入環(huán)境的一條捷徑。 外企里普遍稱呼英文名 我曾經(jīng)進入一家從事軟件開發(fā)的外企實習。作為一名學生,除了借此機會提高業(yè)務水平之外,主要目的就是體驗一下工作狀態(tài)。進入公司后給我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彼此之間稱呼對方時都要用英文名字,并且也要求我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字。當我把周圍的人基本認全了之后,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雖然每個人都有英文名字,但這些名字基本都粗制濫造,什么Jim、Tom、Amy等等,一看就是隨意取的,沒有深入理解其中的含義。雖然上司的名字也很俗氣,但大家平時都直呼上司的英文名,倒是顯得上級和下屬之間很輕松平等。一般來說,具有歐美背景的外企,不論是對上司還是對同事,英文名都是首選稱呼,這是他們的企業(yè)文化中注重平等、民主的一種體現(xiàn)。 國企稱謂職務很重要 畢業(yè)找工作時,我進入了一家國企。剛到單位上班時,就感覺國企的氣氛和原來所在的外企完全不一樣,少了一些輕松,多了一些嚴肅。這從彼此間的稱謂里就能聽出來。在這里,對于比自己年長的人一般稱張工、李工、孫工等等;而對于領導來說往往職務比名字重要,稱呼都要帶官銜,如劉總、王主任,不太可能出現(xiàn)像外企中直呼其名的現(xiàn)象,這體現(xiàn)了一種層次分明、等級森嚴的企業(yè)文化。而在同輩人之間,如果對方名字是兩個字,基本就直呼其名;如果是三個字,則會在姓前面加“小”,比如小李、小張之類的。 雖然周圍的同事有幾個和我來自同一所學校,按說如果叫一聲師兄、師姐可能會顯得更加親切一些,但仔細觀察之后我打消了這個念頭。一來這樣做可能會讓人感覺自己有拉幫結伙之嫌,二來很可能引起其他同事的嫉妒和排斥。下班后可以和你稱兄道弟,但在公眾場合,還是正式一點的稱呼更得體一些。俗話說“入鄉(xiāng)隨俗”,在稱謂問題上,還是跟隨大家習慣的稱呼更重要。 稱謂折射大問題 工作一段時間之后,除了習慣了彼此間的稱謂之外,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通過大家互相之間的稱謂,可以看出單位中的人際關系。有時會聽到某些同事間以“哥”或“姐”相稱,這顯然要比叫張工、李工之類的親近一些,少了一些客套的味道。仔細觀察之后也印證了我的結論,一般這樣稱呼的,都是彼此間比較熟悉或者私人關系較好的。 除此之外,有些人直接稱呼上級為“頭兒”、“老大”等等,領導聽到的時候也不會懊惱。這些人顯然都是和上級摸爬滾打混出來的老人,一般人是不會這么叫的。而他們在眾人面前這樣稱呼領導,顯然也讓別人看到他們和領導的關系不一般。時間長了,單位里的人際關系網(wǎng)基本也可以通過這些稱謂勾勒出來。 雖然上班的時間不長,但對于我來說稱謂卻有著很大的意義。一方面,由于我的認真謹慎,在對領導和同事的稱謂上沒有出問題,因此給大家留下了好印象;另一方面,同事彼此間的稱謂也成為我了解公司文化和人際關系的一條捷徑。正所謂小稱謂折射大問題,其意義非同一般。作為一名職場新人,你不妨也從稱謂入手,努力地快速成長吧。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關注“被考族” 糾結在考研和就業(yè)之間
·“沒想到”背后的碩士生求職困惑
·“袖珍”醫(yī)學碩士求職記
·職場經(jīng)驗:職場新人需要明白的稱謂問題
·職場關注:三大黃金社交法則助力職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