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4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已發(fā)布,內容如下: 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應用物理所)的前身是成立于 1959 年的中國科學院上 海原子核研究所,2003年6月經國家批準定為現名。 上海應用物理所是國立綜合性核技術科學研究機構,在核科學技術領域從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zhàn)略需求的基礎與應用研究,開展原始創(chuàng)新和集成創(chuàng)新,致力于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的研究發(fā)展,致力于 同步輻射光源和自由電子激光的大科學裝置研制、運行與利用,致力于核科技前沿交叉的研究與核技術應 用,以期將研究所建成我國獨具特色、不可替代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機構。上海應用物理所是國家重 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光源(SSRF)的工程承建和運行單位,并建有“中國科學院核輻射與核能技術重 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觀界面物理與探測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低溫超導高頻腔技術重點實驗室”; 擁有兩大園區(qū),分別坐落于上海市科技衛(wèi)星城嘉定區(qū)和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qū),占地面積共 700 余畝。 上海應用物理所目前的三個戰(zhàn)略重點是:(1)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 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不僅是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新征程的一個突破點和著力點,更是國家面向未來的一項 戰(zhàn)略安排,是對我國未來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性、全局性影響的項目。(2)光源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及科學研究, 包括上海光源后續(xù)線站、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用于腫瘤治療的質子加速器研制以及開展相關跨學科 研究。今后 5-10 年是大科學裝置重要的發(fā)展時期,依托上海光源、上海 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建設 國際上最重要的光子科學中心之一,使之成為對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的綜合性科研基地,是 研究所重要的發(fā)展目標之一。(3)核科技與前沿交叉研究取得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核技術在材料 科學、凝聚態(tài)物理、核物理、水科學、生物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促成新興交叉學科的蓬勃 發(fā)展。 截至 2012 年底,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物所共有在職職工1090人。其中科技人員 944 人,包括中國科學 院院士 2 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96 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15 人;國家杰出青年 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 上海應物所是 1981 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現設有核科學與技術、 物理學等2個專業(yè)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無機化學專業(yè)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核科學與技術、 物理學、化學等3個專業(yè)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還設有光學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核能與核技術 工程、生物工程等4個專業(yè)二級學科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點,并設有核科學與技術、物理學等 2 個專 業(yè)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共有在學研究生 361 人(其中碩士生 185 人、博士生 176 人)、在站博士后 16 人。 上海應用物理所是上海市核學會、中國核學會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分會的掛靠單位;主辦《核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英文版)、《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等學術刊物。 研究所為研究生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科研環(huán)境。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課程教育在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進行,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課程教育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教育基地承擔。學位論文的選題均結合 導師承擔的科研和開發(fā)項目,能為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論文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技術支持。研究 所日益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機遇,越來越多的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 優(yōu)秀學生被選派到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從事 3-12 個月的國際合作研究。 學科領域: 加速器科學技術 我所加速器物理與技術學科領域主要致力于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加速器、自由電子激光以及各類應用加速器的設計研究與建造。其研究涵蓋先進加速器的所有挑戰(zhàn),包括復雜的粒子動力學,磁學、射頻系統、 超高真空、束流診斷和控制等各種研究內容。 光子科學 光子科學學科領域是我所圍繞上海光源以及上海(軟)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而發(fā)展起來的新學科領域,以先進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實驗方法學研究為核心,發(fā)展相應的光束線技術和同步輻射實驗方法學,以及面 向生命科學、環(huán)境與化學、材料與能源、先進的成像技術及其工業(yè)應用等領域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 核科學技術與前沿交叉科學 核科學技術是我所的傳統學科,研究重點為:理論與實驗重離子物理、輻射化學、功能型新材料等。 前沿交叉科學是我所基于核科學技術和依托上海光源的一個非?;钴S的新興學科領域,在粒子束與納米材 料、分子環(huán)境、單分子物理生物學、生物傳感器與物理生物效應、水科學等學科方向上已開展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核能技術針對未來先進裂變核能的戰(zhàn)略性前瞻基礎問題,重點開展反應堆物理和工程技術、熔鹽化學、加速器 與熔鹽堆耦合等釷基熔鹽堆的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究;乏燃料放射化學后處理新方法、新技術和工藝流程研究;反應堆診斷與控制技術研究;釷鈾燃料循環(huán)的轉化規(guī)律及核化學中子學研究;包括反應堆結構材料、熔 鹽材料、石墨材料等的核能與反應堆材料的研究及測試評估等。 學位點設置 我所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培養(yǎng)點 2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培養(yǎng)點 5 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培養(yǎng)點 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培養(yǎng)點點 14 個(其中專業(yè)學位4個)并設有 2 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4碩士參考書目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4碩士招生目錄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4碩士招生簡章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2014年碩士參考書目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2014年碩士招生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