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六一”最想怎么過?玩兒成了孩子們最大的期盼
“你長大后的夢想是什么?” “我希望我以后能在一個有山有水的小鄉(xiāng)村過世外桃源的生活。每天有肉吃,還弄點小酒喝喝。再給我一根釣魚竿,每天釣很多魚,再放掉。多么自在!” “那你現(xiàn)在到農(nóng)村生活也能這樣啊,當然除了喝酒。” “媽媽說,人生必須要有一次輝煌,只有經(jīng)歷了輝煌回歸才有價值。所以,為了以后的輝煌,我現(xiàn)在必須得補課、搞競賽,還要學好特長……” 以上是某個“六一節(jié)夢想主題班會”上南京一位三年級班主任和班上最優(yōu)秀的一位男生之間的一段對話。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他的所思所想已經(jīng)大大超過我們想象。可是在成熟語言的背后,是不是又透露著一股“小大人”的不解和無奈?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指數(shù)”到底有多高?哪些是最令孩子不快樂的事情?在“六一節(jié)”來臨前夕,記者在南京市20所小學的50名1—6年級學生中做了一番“幸福感”調(diào)查。 “小童鞋”煩惱榜 “小童鞋”們最害怕哪幾件事?記者調(diào)查了來自南京市20所小學的50名學生。調(diào)查顯示,認為自己幸福的孩子不到1/3,而孩子們最大的煩惱來自于考試分數(shù)、大人的攀比心理、還有同學間的人際關(guān)系,而對“自我的過高要求”以及“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卻是優(yōu)秀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包袱。 煩惱排行NO1 優(yōu)秀的孩子就不能失誤嗎 調(diào)查中,來自于學習上的壓力幾乎是每個學生不得不面對的。“媽媽每天都在催我寫作業(yè)、看書,每次考試分數(shù)下來就給我上‘緊箍咒’。”四年級的小超告訴記者,自己有點頑皮,坐不住,在班上的成績中等,不過很喜歡航模、機器人這類動手活動。“不過不管我這些玩得多棒,媽媽看到的只是我的成績和排名!”而在鼓樓區(qū)一所名校念五年級的小雨同學告訴記者,作為“好學生榜樣”也有著一般孩子想不到的壓力。比如她在班上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優(yōu)秀,不僅是同學把她當做超越的目標,就連同學家長在鼓勵自家孩子的時候也會拿她當“標桿”。有一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她就聽過一個家長對孩子說:“你要是考試超過了小雨,我就給你買禮物。”一開始,這樣的情況并沒有讓她感到壓力,直到有一次考試失利后,不少同學都幸災樂禍地對她說:“這次總算是超過了你,真是太高興了。”小雨說,考試失利后本來就有些沮喪,再聽同學們這樣的“冷嘲熱諷”,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正是因為平時成績好,表現(xiàn)好,父母和老師對我的期望值也水漲船高。”小雨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一旦有哪次考試沒發(fā)揮好,家長和老師就會找自己談話,并用“你是很棒的孩子啊,怎么能有這樣、那樣的失誤呢?”每當這時,她就會羨慕起班上的“中不溜”學生,不聚集太多的關(guān)注也是一種幸福。 煩惱排行NO2 爸媽說我不如別人家孩子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最恨的一種生物叫“別人家孩子”。 “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努力了,可是還是達不到爸媽的要求,在他們眼中永遠都不是第一名。”在不少學生的煩惱中,不被父母認可是另一大要素。正如網(wǎng)絡上熱炒的“有一種生物叫作人家的孩子。”在不少家長眼中,同事的孩子、自己孩子的同學好像總是樣樣出色。“你怎么就不如人家誰誰誰”成了家長們對自己孩子不認可的口頭禪。在游府西街小學讀三年級的小妍說,自己在班上的成績還算不錯,但卻很少能聽到父母對自己的表揚。“他們總是拿我和同事的孩子做比較,要么就是誰家孩子奧數(shù)學的比我好,要么就是誰家孩子聽話懂事,我在他們眼中就真的沒有優(yōu)點嗎?” |
[發(fā)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