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設置準入條件可防“高考移民” “異地高考”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又不可避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儲朝暉指出,推進教育的改革,不單單是教育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體制的問題,不但要改變教育資源的分配,而是整體資源的分配問題。 “很多人認為戶籍制度是阻礙異地高考的罪魁禍首,但這種看法不全面。以北京為例說明,在北京,一方面戶籍制度確實阻礙了很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北京參加高考,但另一方面,很多隨遷子女即使參加北京高考,他們的成績也并不一定能考取一本大學,可能只能進高職院校,而北京也有一些三本學校招不滿,這就出現(xiàn)了一方想考不能考,一方想招不能招的難題。而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戶籍限制問題了,是現(xiàn)行的行政管理體制還存在著部門分割造成的。這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P> 對此,韓強表示,要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應從改革高考招生體制和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quán)兩個角度入手,使高校的招生和辦學活動盡可能地從地方利益、行政權(quán)力和單純市場化沖動的支配下解放出來。 在圍繞“異地高考”的爭論中,最強有力的反對理由之一就是,一旦放開,是否會引來大量“高考移民”。 專家們普遍認為,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調(diào)整,為了盡可能地照顧各方,目前,仍需要對“異地高考”設置必要的準入條件。 韓強表示,以中國當下的國情,“異地高考”制度顯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現(xiàn)階段通過設定準入條件,逐步實現(xiàn)真正公平的高考體制是現(xiàn)實的選擇?!案母锍跗冢瑴嗜霔l件稍高有利于改革措施的平穩(wěn)推進,不宜操之過急。在積累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逐步降低準入標準,直至最終取消準入條件上的限制?!?/P> “制度上應設置一些準入條件,比如納稅、有中學階段的完整學籍等,符合這些條件的學生和家長,基本上都是確實有需要的。我們一直在防范高考移民,完全可以通過這些條件在總體上阻止那些鉆空子的人。在制度設計上是可以做得到的?!倍纬蓸s表示。 本期嘉賓: 段成榮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 儲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韓 強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微議 @陽光上上品:有人擔心允許異地高考會加劇“高考移民”,卻絕口不提“高考移民”正是發(fā)達省市招生與考試特權(quán)的自然產(chǎn)物。 @劉堯-微教育評論:盡管有人認為,全國統(tǒng)一高考集中評閱試卷不現(xiàn)實,分省份評閱寬嚴尺度無法完全統(tǒng)一,但筆者認為,這些技術上的問題與推進教育公平的重大意義相比是不難解決的。 @喜歡放屁打嗝的朋友:京滬對于異地高考的保守,并不是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那么簡單。開放后如何面對這些異地求學大軍所產(chǎn)生的更多的人口,由此可能引發(fā)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 @怪誕心理行為學:北京:老爸,我考了530,比一本分數(shù)線高53分!“兒子真有出息,走去上海旅游去!”山東:爸,我530,跟二本線差了20分?!罢鏇]出息,別上了,到上海打工去吧!”上海:爸,我230,送我出國吧。“行,去學個工商管理回來幫我吧,今年又從山東招了不少農(nóng)民工”。 @半糖就好:開放異地高考以后,也會出現(xiàn)資源配置供給不足等很多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 異地高考推進歷程 2008年“兩會”期間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地高考問題,之后教育部向全國征求意見。 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 2012年2月,國務院下發(fā)《關于積極穩(wěn)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今后出臺有關就業(yè)、義務教育、技能培訓等政策措施,不要與戶口性質(zhì)掛鉤。2月2日,在教育部當年工作重點中,隨遷子女升學辦法正式制定。 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稱,異地高考方案獲國務院同意,將適時發(fā)布。具體方案將根據(jù)城市承載能力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就學年限等確定。 2012年7月,教育部印發(fā)《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明確提出:推動各地制定非戶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省內(nèi)流動人口就地參加高考升學以及省外常住非戶籍人口在居住地參加高考升學的辦法。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起薪低考生不愿報考 技能型專業(yè)嚴重吃不飽
·2012年助學貸款迎辦理高峰 今年貸款要先考試
·高校通知書亂派一氣 七旬老農(nóng)“被錄取”
·名校不再獨尊“造富搖籃” 半數(shù)來自普通高校
·河南新聞進修學院妄稱統(tǒng)招涉嫌欺騙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