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4月18日電 (記者段續(xù))4月16日下午,遭投毒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經搶救無效去世。上海警方認定其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將其刑拘。就在同一天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同宿舍同學因瑣事口角,一名同學在沖突中被另一方刺傷,搶救無效身亡。 在網絡上搜索不難找到許多類似的案例,是什么讓朝夕相處的舍友“下手”卻如此之“狠”?是什么讓這些天之驕子視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前途于不顧? 細細梳理看來,悲劇不應單純歸結為個案。痛定思痛,“學而優(yōu)則一切優(yōu)”,從小學、中學一路走來,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在大人眼里是怎么看怎么順眼。邁入高校大門,脫離了父母的監(jiān)護與老師的叮嚀突然“放養(yǎng)”,難免會出現問題。 朝夕相處的同學,再大的事都不應如此“刺刀見紅”的同室操戈。細究起來,每一位教育的參與者都應或多或少的對類似悲劇負責。細數近些年發(fā)生在高校的類似血案,無不與施害者的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排解有關。如果在矛盾初期就能遏制住苗頭,周圍的老師、同學能夠早些介入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悲劇或許就會減少。 增長的不僅是學業(yè)、見識,心理健康發(fā)展同樣不能忽視。多關注、多協調、多溝通才是避免悲劇發(fā)生的王道。 關注是個細心活。高校一個班級的輔導員至少要面對二三十人,雜事多,瑣事繁,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關注是個技術活。必備的心理學知識,必要的心理輔導老師,不走過場的心理健康講座,三者合一才能讓學子們早發(fā)現、勤梳理自己的“憋屈”心態(tài)。 慘案若不在,陽光自然來。 (段續(xù))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張家港高校傷害案追蹤:嫌犯悲觀厭世傷人求解
·復旦投毒案續(xù) 大學生心理問題并非到大學以后才
·讓家門口的學校都一樣精彩——訪國家教育
·請還校園一份純凈
·本是同舍人,相煎何太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