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經濟觀察報
[摘 要] 新望:城市競爭根子上是人才的競爭 曾建中 從我們國家的城市布局來看,中國國土面積很遼闊,但是可以承載更多人口、有發(fā)展?jié)摿Φ牡胤讲⒉皇呛芏?,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從效率
[關鍵詞] о,新,望,:,,城市,競爭,根,子,上,是,人才,的,
新望:城市競爭根子上是人才的競爭 曾建中
從我們國家的城市布局來看,中國國土面積很遼闊,但是可以承載更多人口、有發(fā)展?jié)摿Φ牡胤讲⒉皇呛芏?,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從效率優(yōu)先的角度來講,也從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上來講,中國的人口應該向東南沿海集中,因為它的聚集效應更強,生產力布局更具合理性,要素發(fā)揮的效力更高一些。
所以,不管是上海,北京,還是深圳、廣州,要發(fā)展國際化大都市,都應該站在全國的高度來觀察產業(yè)的布局和人口流動規(guī)律。隨著高鐵和各種管網的建設,資源要素的布局也不再是成塊成圈的,或者是呈點狀的,最有可能是呈條形的,或者呈網狀的,那么,在全國來看,未來會形成三橫兩縱的城市布局,同時這也主要是人口的布局。
兩橫里面,南面一橫是長江經濟帶,北面一橫就是隴海線,實際上也是絲綢之路的國內段。三縱就是東南沿海線,京九線,沿著包頭-西安-成都再到昆明這一線,這是2014年發(fā)布的新型城鎮(zhèn)化的規(guī)劃里提出來的戰(zhàn)略構想。
這個規(guī)劃里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就是中國的城鎮(zhèn)化的推進,要以城市群和都市群為載體,不能搞得過于分散,要適當的講集聚,因為城市集聚帶來效率的提升,這是各個國家城市化道路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性的東西。
全力吸引人才人口聚集
西安是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城市,存在著一個核心的作用,這是它的獨特的定位,沒有一個城市可以取代西安或者是超越西安。那么它現在又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處于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進一步再看的話,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西安怎么借鑒、或者說做好分工協(xié)作或者定位的話,我覺得它要參考成都和重慶。
這三個城市,是西部建設(15.730, -0.12, -0.76%)國際化大都市基礎最好的,也是目前看來最國際化的三個城市。目前來看,西安在很多地方需要向這兩個城市學習,尤其是成都。
成都的高科技產業(yè),成都的招商引資成效,成都的園區(qū)經濟,這些年有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
當然,重慶這些年也出了一些問題,但重慶曾是一個民營經濟發(fā)展非常好的地方。成都的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受到很多政策的鼓勵和保護,使得經濟發(fā)展和都市化緊密聯系,都市經濟的形態(tài)更加完備,更加健康。
西安也有獨特的優(yōu)勢,我們國家好像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可能人才和大學最好的就是武漢和西安,一個城市未來的競爭力在哪里,就是在于人才,在于年輕人,尤其是高技術人才。從這一點上來說,西安在西部、乃至在全國都有優(yōu)越性,這是西安的一個特點。
長期來看的話,未來的大都市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對于人口的吸引力的競爭,尤其是對人才的,對年輕人的吸引的競爭,哪一個都市圈,哪一個大都市,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對海歸人才有吸引力,對技術人才有吸引力,可能哪一個都市圈能長得大。
這個城市要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首先要有人氣,不能說是搞一個城市化的殼,國際化和城市化,首先是城市市民的國際化,這是同一回事。如果是排斥人的城市化和都市化,就走向了城市化的反面,這是偽城市化,偽都市化。
國內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已經不再少了,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對人口的競爭,設了人口上限的城市,未來的競爭力是堪憂的。
在這里,北京是一個特殊情況,其他的城市如果都仿效北京,要疏解低端產業(yè),排斥外來人口,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是非常沒有遠見的做法。當然,任何城市不會有明確的這方面主張,但很難說,在具體的人才和人口政策上,存在或正在設置障礙,阻礙人口的流入。
如果有城市這樣做,或者不努力改善,結果就是災難性的。
破除藩籬激活民營經濟
西安的問題也比較集中,西安都市圈的體系應該說還是不完善的。關中平原是一個次生的經濟圈,集聚程度還不夠高,一般來講,都市圈應該是一個緊密的城市群,形成一小時的交通體系,那么西安在這方面還是欠缺的。
在國家級新區(qū)的隊伍里,西咸新區(qū)是一個很特殊的一個新區(qū),西安和咸陽這兩個城市都是在陜西省的境內,而且距離很近。如果要是從都市圈的發(fā)展來說,完全可以看做一個核心,沒必要說西安一個,咸陽一個,西咸合起來就是一個核心。因為西安再要向西的話,就面臨著地形地理因素的影響。
我覺得西安要做大,首先兩個城市要捆到一起,西咸先要一體化,先把這個核心做實了,不要成為說一個核心一個副核心,在陜西的省政府的層面上,應該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我們可以借鑒北京,就像未來北京和通州之間的關系,西安和咸陽之間的關系如果說能形成這樣一種關系,我覺得是合理的,是一個大的城市,是不同的分工。
現在西咸新區(qū)被西安托管,我覺得托管可能還是一個過渡性的,因為同一個省內完全可以做到一體化,你的醫(yī)療,教育包括交通車牌,電話號碼這些都可以打通,這個應該說沒有什么阻力。
西安的條件很好,西安土地很開闊,如果布局得好的話,完全可以建成一個生態(tài)化的的國際大都市,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際化大都市,這在全世界的城市當中,也有它自己的優(yōu)勢的。
西安要做的是揚長避短,我們現在講三個自信,西安應該再加一個文化自信。西安的文化自信,應該是很重要的特點和優(yōu)勢,這個不是負擔,也不是包袱。
再一個,西安的工業(yè)基礎是不錯的,有一批很好的企業(yè),當然這些企業(yè)是國有企業(yè)為主,存在活力不足的問題。
在民營經濟的發(fā)展方面,西安應該補一課,這是整個中國的西部共同的問題,尤其是東北、西北這個問題更突出,和珠三角和長三角相比,這是一個先天性的缺陷。
未來,西安要將這方面的基礎發(fā)揮出來,需要通過國企改制,通過產業(yè)結構調整,來逐步增強活力,應該說寄希望于國有企業(yè)的改革,進一步改善它的經濟基礎,加強產業(yè)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要想改變,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對西安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新望:經濟學博士,經濟觀察報研究院院長、新金融家聯盟秘書長。曾任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改革》雜志主編,著有《蘇南模式的終結》,主編《公司的力量》。)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
[發(fā)布者:BJ] | ||
相關閱讀:
·高等教育過度國際化的反思 | 法意·觀點
·新望:城市競爭根子上是人才的競爭
·為何要提“高等教育質量文化”
·搜索引擎Web API框架設計研究
·一種基于關鍵詞的創(chuàng)新度評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