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0日,南京2009高校招生志愿填報咨詢會上的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長?!∪嗣駡D片 朱慧卿繪 人民圖片 近期有兩個現(xiàn)象值得關注。一是連續(xù)多年的“藝考熱”持續(xù)升溫。據(jù)報道,中戲、北電的報考人數(shù)均在兩萬人次以上,錄取率還不到1.5%。二是原本在高考前夕才需要進行的志愿選擇,隨著高校自主選拔的推進已提前半年進行,許多高校要求考生在自主選拔考試時就要進行志愿填報。面對提前到來的志愿選擇,考生們準備好了嗎? 志愿填報,為興趣還是為就業(yè)?如何理性對待家長的“好意”和高校招生老師的“誘惑”?本期關注,是什么影響了考生的志愿選擇。 小葉的日記 我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的人,但是我很清楚,對于一個像我這樣在化學上欠下太多“債”的人來說,學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大一上學期,為了學好基礎化學,壓力之大,只有我自己清楚,我總是對自己說堅持、堅持、堅持到底,終于熬到第一學期末,成績很好,我釋然了,但是接下來的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帶給我的只有恐懼,我該怎么辦呢?第二學期,我開始了有機化學的痛苦學習,沒有退路,課上我強迫自己聽講,課下我逼著自己理解那些根本理解不了的東西,在別人眼里,我早已經(jīng)是個只知道死讀書的呆子。想到考試我壓力好大,我怕自己會交白卷,我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痛苦。我討厭化學,但我更討厭自己、更恨自己。 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悔恨與自責中煎熬,我很清楚我對化學是極度排斥了,甚至對數(shù)學、物理也無心學下去,我現(xiàn)在萎靡不振,渾渾噩噩,根本對不起父母和關心我的人。我必須尋找出路,經(jīng)過再三思索,唯一可能的就是轉專業(yè),我懇請學校幫幫我。 (注:小葉的理想專業(yè)是經(jīng)濟管理,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原因,他并沒有進入自己喜歡的相關專業(yè)。本文摘編自北京某大學輔導員手記。) 志愿填報中的“VS”,誰和誰在“PK” 小葉并非特例,在各所大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在自己并不喜歡和擅長的專業(yè)中“熬著”。怎么會這樣?難道,高考志愿不是孩子們自己的主動選擇嗎? 從道理上講,專業(yè)志愿當然應該是考生自我意志的反映,應當是其所向往的、立志從事的學業(yè)、事業(yè),專業(yè)志愿填報過程應當是其獨立思考、分析、判斷、選擇的過程,任何人沒有權力、也不應過多干涉考生的專業(yè)志愿填報。但是,在現(xiàn)實中卻并非如此,考生們往往在這一人生大事前,面臨著多重的博弈,多種復雜因素的疊加。 記者曾在2012年的清華大學(招生辦)自主選拔筆試現(xiàn)場采訪到一位來自保定一中的考生,她告訴記者,她的興趣是北大化學專業(yè),但是學校只推薦她參加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即便她自薦到北大并獲得考試機會,由于兩所學??荚嚂r間撞車,她也只能選其一??紤]到還是應該尊重高中校給自己校薦的機會,她最終選擇參加清華的考試。當記者問她,如果清華大學給了你幾十分的加分認定,那高考時你會尊重自己的興趣、放棄這幾十分、考北大化學專業(yè),還是會報考清華大學,“不浪費”這幾十分的加分,孩子的回答帶著遲疑,“雖然我很喜歡北大化學專業(yè),但是,我想家長和老師也不會讓我浪費這幾十分吧?!?/p> “家長”、“老師”重于“自我”;“加分”重于“興趣”。幾個關鍵詞,在保定一中這位考生的心目中,已經(jīng)有了一個排序,但顯然,這排序并非孩子所愿。 這位考生的情況絕非特例,一機構對某高校2008級新生專業(yè)滿意度的調查表明,新生對所學專業(yè),7.6%的學生滿意,72.3%的學生中度滿意,20.1%表示不滿意。麥可思公司對2009級新生的全國網(wǎng)絡調查也顯示,本科新生對專業(yè)的滿意度為32%,高職(??疲┬律鷦t為35%。其中,本科和高職(??疲I(yè)“非常滿意”、“很滿意”者僅為2%、3%;而對專業(yè)“很不滿意”者則分別為30%、27%。 采訪中,不少學生反映,在志愿選擇時,考生個人的意愿并不是決定因素,大多數(shù)考生都面臨著興趣VS就業(yè)現(xiàn)實、個人意愿VS家長意志等兩難的博弈。 “VS”的背后,什么在左右考生的志愿選擇 一位教育專家曾這樣評價大部分考生在進行志愿選擇時的尷尬處境: 我國“高考志愿選擇主體”不能簡單界定為學生,而應該界定為學生、家長,甚至包括高中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在我國,考生高考專業(yè)志愿填報更多地體現(xiàn)為各利益相關主體不同意見相權衡的過程。在這個復雜決策主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教師及其他人員對考生專業(yè)志愿選擇的影響力。 這樣一個例子很具代表性。高校之間為“搶奪”高分生源,紛紛使出渾身解數(shù)。為吸引一高分考生,某校將最“熱門”院系的知名學者作為“神秘武器”,請學者與考生親自溝通,勸說考生報考該校、該院系。盡管考生的興趣并非在此,但考生的家長、親戚以及高中老師卻都動了心,“這么熱門的院系,這么有名望的老師,別人想去都去不了,咱得珍惜啊?!卑げ蛔∵@么多人的游說,盡管心中并不樂意,該考生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將自己的高分“賣”了一個讓家長和朋友都滿意的“價格”。 影響考生志愿選擇的還不僅僅是高校招生老師和家長,還包括就業(yè)前景、專業(yè)冷熱等其他現(xiàn)實因素。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對該校2010級500名隨機抽取的新生進行的一份專業(yè)選擇導向的調查顯示,高達35.10%的考生按專業(yè)冷熱選擇專業(yè),19.55%的考生按就業(yè)導向選擇專業(yè),按往年分數(shù)選擇專業(yè)的占17.90%,按照個人興趣選擇專業(yè)的考生僅占15.2%。這份調查說明,當飽滿的個人興趣遇到“骨感”的就業(yè)現(xiàn)實,考生往往會屈從于殘酷的現(xiàn)實壓力。 而從逐年升溫的藝考熱中,我們更能看到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輿論與風氣的影響。當電視、廣播、報紙充斥著男孩女孩兒們因一部電影、一首歌曲、一個娛樂節(jié)目而一夜成名的報道,無形中渲染的價值觀和迅捷的成功方式,讓多少中學生在心中萌生了明星夢,自此孜孜以求,卻忽略了自身條件與真正的興趣和特長所在。 興趣比黃金還重要,沒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興趣比黃金還重要。這句話在孩子們選擇專業(yè)時,顯得尤為可貴。 據(jù)介紹,谷歌公司招聘軟件工程師時,就有不成文的“十萬行代碼”定律。進入谷歌的工程師,幾乎都有編寫超過十萬行代碼的經(jīng)歷。計算機專業(yè)的同學都了解,如果只滿足于完成課程作業(yè),是無論如何不可能達到這個數(shù)量級的,只有對專業(yè)有著極高的興趣和熱情,在課余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參加項目,才有可能進入“十萬行俱樂部”。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平原教授也曾建議,“選專業(yè),要考慮自己的性格和才情。實現(xiàn)了‘溫飽’的家長們,不該將孩子的明天賭在那些虛無縹緲的‘畢業(yè)生薪水排行榜’上,而應更多考慮孩子的志趣與才華。” 理智看待熱門專業(yè),更是很多專家對考生的建議。根據(jù)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xié)會2009年的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最需要的10種職業(yè),在2004年幾乎根本不存在。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社會變化和崗位需求,與以科學的眼光審視自己同樣重要。 還有專家針對許多高中生目前并不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的現(xiàn)象指出,很多學生對自我的認知,以及對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意識淡薄,有的考生甚至將考上大學作為自己的理想,進入大學之后才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潛能、夢想等問題,當對照自己所學的專業(yè)和所處的環(huán)境,才發(fā)現(xiàn)進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此,許昌學院招生就業(yè)處副教授張永祥指出,“這實際上是把高中時應該完成的生涯規(guī)劃任務推遲到了大學,反過來又影響了大學階段生涯發(fā)展任務的完成,從而讓學生的職業(yè)探索期延長,生涯成熟期滯后?!睆堄老榻ㄗh,在高中階段應對學生加強自我認知的引導。 專家們指出,讓學生選擇并進入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這不僅關乎學生在大學四年間的幸福指數(shù),更關乎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效率。別輕易“動”孩子的志愿,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理性選擇,心中多一些充沛的理想、少一點對現(xiàn)實的妥協(xié),大學生活才更有價值,也更有意義。(趙婀娜) ?。ㄈ嗣窬W(wǎng)-人民日報 趙婀娜)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河南異地高考報名開始 外省考生需父母就業(yè)證
·2012中職學生發(fā)展與就業(yè)報告:5年畢業(yè)生超過大學
·報告稱中職生就業(yè)率超過95% 高于大學生就業(yè)率
·就業(yè)率超95%認可度卻走低 中職教育為何不受待見
·志愿填報,為興趣還是為就業(yè)?誰“動”了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