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的上海處在入梅前后,陰沉多雨的天氣為大學畢業(yè)季增添了一分憂郁朦朧的底色。然而年輕人到底是年輕人,在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之下,他們的憂郁也依然帶著歡快,滲透在一場場畢業(yè)的狂歡中。這幾天,打開網(wǎng)頁、、微信,驀然發(fā)現(xiàn),我們被“畢業(yè)晚會”和“畢業(yè)紅毯”刷屏了。 這真是一場視覺的“盛宴”,畢業(yè)生們紛紛秀容貌、秀身材、秀著裝、秀飾品甚至秀寵物,“腔調(diào)”十足。很早就聽說美國的高中、大學都有畢業(yè)舞會,還要選出王子和公主,原來想想很覺驚艷的。但與目下我們所舉辦的這些晚會和紅毯式相比,那一套也不過爾爾。 我并非食古不化之徒,但又總是好奇,忍不住要想,女生們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練就這樣的化妝技巧?又要花多少金錢,才能購置起所穿的漢服、禮服?男生們要花多少時間用西服武裝自己,變身“男神”?從院系到學校的各級紅毯式,所費幾何,是學生自掏腰包,還是學校買單?舞臺、背投和錄像搖臂,這些專業(yè)設備,不知從何而來。或許,在穿衣打扮的差別之間,原來基本同質(zhì)化的大學生們,也在畢業(yè)晚會中,邁出了社會分層的第一步。 網(wǎng)上對這些活動的評價多正面。社會大概已然習慣于娛樂化的表達方式。并且,與那些真正的娛樂節(jié)目相比,初出茅廬、青春尚在的表演總還帶著一點美好純真。然而如果大部分人都用“堪比頒獎晚會”、“高大上”來評價這些活動時,我們就不得不警惕,學生能把娛樂活動辦得如此老成、專業(yè),這究竟意味著什么?與同事聊起這個話題時,他說:“學生樂意,他們在學校也時日無多,由著他們性子鬧吧。”過了會兒,他又默默補充一句:“如果這些孩子把操辦活動的精力放一半在論文和讀書上,恐怕畢業(yè)論文會做得更好?!?/p> 在一群人的狂歡的角落,有一張一個人的合影更加顯得卓爾不群。在“北京大學古生物學2014屆畢業(yè)生合影”的影題之下,一位女生獨自站立。在今天“娛樂化”、“經(jīng)濟管理熱”的大背景下,這張照片讓我五味雜陳。這所大學到底要花多少資源來保護這個專業(yè),培養(yǎng)這個學生?這樣的投入是否是值得的?我想,一定是值得的。無論是從傳承知識,還是為國服務的角度來講,這張“一個人的合影”,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堅持和信仰—大學不是“明星”的養(yǎng)成所,不妨落寞、冷清一點。 大學雖已不是象牙塔,適當?shù)男≠Y也可做生活的調(diào)劑與社交的鍛煉。然而,凡事終要有個度,小資過了頭,便成了矯情。畢竟,一個人靈魂可以自由、興趣可以無用,但學問和本事還是要不斷增長才好。(汪大觀) (新民晚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教師誤用直尺扔學生致其眼盲 犯故意傷害罪獲刑
·評論:女“狀元”增多是應試化加劇的結果
·固廢智能分類回收箱走進廣州校園(圖)
·評論:“狀元情結”是教育績效主義之果
·評論:一個人的合影與一群人的狂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