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異地高考事關教育公平,一直牽動著千百萬流動家庭的神經(jīng)。何時放開異地高考令千百萬流動家庭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甚至已成為他們難以排解的心病。異地高考目前各地解決得如何? 異地高考()事關教育公平,一直牽動著千百萬流動家庭的神經(jīng)。何時放開異地高考令千百萬流動家庭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甚至已成為他們難以排解的心病。異地高考目前各地解決得如何?流入地何時能取消高考戶籍限制?有哪些障礙和困難? 近兩年,教育領域的最熱的詞非“異地高考”莫屬。它承載了數(shù)千萬流動家庭對教育公平的夢想。我國有2億多流動人口,這些離開故鄉(xiāng)的人,他們勇敢地往有前途有機會的地方走,尋找著適合自己的居留之所。而他們最終立足的“第二故鄉(xiāng)”,在接受著他們奉獻的同時,有沒有足夠的胸懷包容他們,他們的孩子能不能在這里享受平等高考的權利? 1000多萬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這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義務教育階段與戶籍學生享受同等權利,在近幾年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這固然令人振奮。但是隨后問題凸顯:這些孩子的升學通道何在?與戶籍掛鉤的高招政策讓他們在流入地沒有一張高考考桌,只能像候鳥一樣回原籍考試。 當異地高考這個現(xiàn)實問題被推到國人面前時,人們發(fā)現(xiàn),破冰之旅充滿了艱難曲折。這是一項高度敏感的綜合改革,既要統(tǒng)籌考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迫切訴求,又必須充分考慮人口流入地教育資源的承載能力與現(xiàn)實可能。官方的萬般考量,民間不同利益群體的激烈對話,顯示著異地高考要真正落實,尚面臨著復雜的考驗。 非京籍 回不去的故鄉(xiāng) 在哪兒都是異鄉(xiāng) “這幾年熱盼孩子能在北京有一張高考的書桌,沒想到還是一場空。故鄉(xiāng)回不去了,在哪兒都是異鄉(xiāng)?!标惼毫质且患页霭嫔绲奈乃噲D書編輯,做出讓兒子轉學回老家溫州讀書的決定后,他一個人去了一家小飯館喝悶酒。 他的兒子陳意帆,怎么看都是純正的北京“土著”。他從3歲起在這座城市生活了11年,說話喜歡帶京腔,回老家做客時自我介紹從來都是“我是北京人”,就連上初中也是趕上了2010年海淀區(qū)第一年實行不分戶籍統(tǒng)一電腦派位,收到了離家比較近的一所區(qū)重點中學的入學通知書。除了戶口本上的籍貫,一切看起來和北京孩子沒什么兩樣。陳坪林開始暢想北京的高考政策也會隨之松動,兒子能在北京擁有一張高考的書桌。 看到國務院“意見”時,這位14歲的大男孩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不用回浙江溫州老家讀高中,他不懂那里的方言,每回回老家如同到異鄉(xiāng)漂泊。 故鄉(xiāng)是一個他一兩年偶爾會回去“做客”的地方。奶奶是一位面容慈祥的操著方言的白發(fā)陌生老人,沒有堂兄堂妹當“翻譯”的場合,他只會禮貌拘謹?shù)貙χ先诵πΓ舜酥荒芙柚謩葸M行簡單的交流。當被問及真正的家鄉(xiāng)在哪里的時候,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北京”。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一下子沉默了許多。“那么多北京人都反對我們在這里參加高考,讓我們回老家去,好多不是理性討論,充斥著謾罵和侮辱性語言,我有些受不了?!薄澳愫蛬寢尪荚谂ぷ鳎乙苍谂W習,我們還參加好多公益活動,可是為什么好多人說我在這里擠占了北京的資源?”陳意帆不解地問爸爸,自詡為博學多識的陳坪林一時語塞。 2012年年底,北京市“異地高考”方案公布,“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可在京參加中職考試錄取、高職考試錄取以及開放大學、網(wǎng)絡高教、成人自考等考試錄取”。盡管想到了北京準入門檻會比其他絕大部分省份要高,讓外地家長沒有料到的是,這座城市僅僅開放了職校的大門。 朱宏是某大型能源管理公司部門主管,來北京將近十年,是2003年第一批拿到北京“綠卡”的一員。朱宏的女兒去年高考成績不理想,只能上二本線,選擇了復讀,最近壓力大,鬧情緒,他只能放下手頭的工作,打飛的去安撫女兒。 朱宏的孩子在北京讀到高三,由于沒有戶口,前年只能回戶籍所在地寧夏報名。為了防止高考移民,寧夏對戶籍在本地,學籍在外地的學生高考作了嚴格規(guī)定。朱宏給記者一條一條地細細講述:第一趟要回去領取注冊材料,然后回北京請學校蓋章;第二趟回去遞交蓋好章的表格;第三趟報名;第四趟現(xiàn)場采集信息,領取報名號、學籍號,提交報名信息;第五趟信息確認;第六趟體檢;最后一步是明年4月份領取準考證。信息確認只有這一步不需要學生本人在場,“為了孩子回老家高考,我們至少要折騰六趟?!薄耙粋€來回至少三千元,完成報名得兩萬元;經(jīng)濟上的損失還是次要的,重點是孩子耽誤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我的工作受到影響;而對孩子心理、情緒上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我都不忍心看她失望、疲憊的神色。他不理解為什么不能在北京高考,為什么要這么麻煩?!?/P> 朱宏坦言,盡管當時沒有戶口,但他根本沒有把孩子送回老家讀高中的想法:老家沒人照顧,孩子家鄉(xiāng)話都不會說;再說,在那所高中讀書的機會難以讓人舍棄;更重要的是,他認為社會會進步,再過不久就算拿不到戶口,孩子初中、高中都在北京讀書,在這里高考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是,等到孩子讀到高三時,朱宏不僅沒有拿到渴盼的北京戶口,孩子還得回寧夏參加高考。朱宏一家籠罩在巨大的失望情緒中,“我曾經(jīng)期待一個北京戶口,后來又期待孩子的一個在京高考權,結果都落空了?!?/P> 京籍 異地高考將導致北京優(yōu)質教育資源被稀釋 在北京,外來家長起草的《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方案》(也稱為“民間方案”)隨著媒體的報道被公眾熟知。與外來家長“民間方案”針鋒相對,2012年5月份,一封北京市民針對“異地高考”的反對信也寄到了政府相關部門。信中提到了最擔心的三個問題:放開異地高考,則北京的高中會涌入大量外地生源,屆時,北京的孩子將有一部分面臨高中失學,而高中不是義務教育,必須保障本地孩子升學;放開異地高考,激烈的競爭只能導致應試教育被強化,北京多年來的素質教育將徹底破產(chǎn);若再放開異地高考,將帶來更多的資源爭奪和人口涌入,造成北京交通、環(huán)境、醫(y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進一步緊張。這封信由若干北京學生家長集體撰寫,在網(wǎng)絡上得到諸多北京市民的贊同。 “異地高考政策一旦放開,必將導致北京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被稀釋,讓孩子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北M管孩子剛剛上幼兒園,最近幾個月,陳霖一直關心異地高考的動向。她已切身感受到了孩子入園難,并且看到周圍同事孩子小升初的艱辛?!巴鈦砣丝诘目焖僭黾右呀?jīng)給京籍家長帶來了壓力,這不單是一個高考的問題,必須看到其背后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P> 阿慶是這群北京市民的代表人物,她是第三代北京人,家住北京市朝陽區(qū),雖是一名普通的企業(yè)職員,但在網(wǎng)絡上卻小有名氣:她是某網(wǎng)站教育名博“春來茶館”的主人,博客點擊量達400多萬。 對放開異地高考的前景,阿慶并不樂觀,她認為,“如果沒有有效的準入門檻和政策的話,過于松,它的后續(xù)影響是可以預見的,城市的承載力會受到嚴峻挑戰(zhàn)。如果異地高考準入條件過于嚴,那大多數(shù)人得不到實惠,解決不了問題,不過是加大了權錢階層進入北京的門縫,放開異地高考的紅利還輪不到打工子弟,設置門檻卡住的其實就是這些普通老百姓?!?/P> 微評論 長期致力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的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 在京津滬等地,保障隨遷子女的入學機會與保障戶籍學生升學考試權利之間,存在著機會公平與結果公平的“兩難”困境:門檻過高,則無法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機會,不利于機會公平;門檻太低,則會導致大量高考移民涌入,損害當?shù)貙W生的升學權利,引起新的不公平。 《中國高校招生考試中的區(qū)域公平研究》作者李立峰: “透過強烈的就地高考的民意訴求,我們已經(jīng)看到,家長們不僅僅是簡單地追求平等的權利,更重要的是想分享京滬等地優(yōu)質的名校入學機會。沒有基本的入學機會絕對不公平,但通過異地高考來分享名校的入學機會,這是以一種新的不平等代替另一種不平等?!?/P> 網(wǎng)友天涯:其實,高考與戶籍掛鉤、存在地域不公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我國科舉歷史上一直有“異地高考”、“高考移民”等問題??婆e制起于隋唐。在唐代,京兆府(長安)分配的名額遠超其他地區(qū);一般州的名額為兩三人,而長安每次都多達數(shù)十人,甚至有時超過百人。所以,柳宗元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說:“京兆尹歲貢秀才,常與百郡相抗?!?/P> 本文作者于忠寧:客觀說,異地高考的推進牽涉資源分配、地方經(jīng)濟、百姓利益、招錄指標分配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加大扶持弱勢地區(qū)各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補齊投入“短板”,應是解決高等教育機會地域失衡的更為根本的出路。(于忠寧) (北京晚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民眾談異地高考政策:紅利還輪不到打工子弟
·教育部:本機關不掌握盲人參加高考信息
·8位盲人致信教育部 申請公開盲人高考信息
·教育部發(fā)緊急通知:進一步加強高考安全專項工
·高考騙術近期趁虛而入 教育部門提醒小心辨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