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學是人才成長的搖籃,但并非每一個成功走進大學的人,都能成功地走出去。就讀于北京一所重點理工大學的吳柳(化名),曾經是山東某地區(qū)高考狀元。但他在大二時受到留級警告,大三正式留級。 據(jù)他描述,他的高三是“集中營”的生活:從早上5時到晚上11時半都被關在教室里,不要說體育和文娛活動,“吃飯也只有半小時,就連上廁所都要跑著去跑著回,有的同學的屁股硬是被坐出了繭子……”老師則不斷地鼓勵他們說:“只要挺過這幾個月,你們就是最幸福的人了!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了!”當時,他常和一些要好的同學暗下決心,如果考上大學,一定要把失去的自由和幸福都找補回來。他說:“進入大學后,我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活動我都愿意參加,除了學習……” “我曾經是一名中學教師,我也曾說過這樣的錯話誤導學生?!编嵟鄲壅f,“這些老師是出于鼓勵學生好好學習、備考的角度說這些話,不過也要明白,這句話被他們忽視的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將高考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給學生未來的成長埋下了嚴重的隱患?!?/P> 大學亟須有針對性的入學教育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自殺、犯罪事件頻頻發(fā)生。 據(jù)鄭培愛了解,近兩年,高校學生自殺似乎有不斷增多的趨勢。 鄭培愛的看法是:“究其實質,這是一種消極的、缺乏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表現(xiàn),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xiàn)。在困難或挫折面前,他們沒有勇氣面對,不愿意承擔責任,不去尋求解決的辦法,不考慮親人的苦痛和社會影響,從而選擇徹底逃避。” “人們總在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那什么決定態(tài)度呢?”鄭培愛的回答是“理念”。 鄭培愛說,大學是一個塑造人和完善人的地方,前一個功能是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后一個功能是指糾正學生的不足。 “大學現(xiàn)有的入學教育是空泛而盲目的?!编嵟鄲壅f,“入學時都很優(yōu)秀的學生,可能因為錯誤的理念而擁有失敗的大學,甚至抱憾的人生。” 自從1999年擴招后,我國各大高校的在校學生數(shù)普遍增加了幾倍,甚至更多,隨之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霸镜木⒔逃D變成為大眾教育,學校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心理、生理雙向層面的健康成長關注不夠。” 鄭培愛以她在中國農業(yè)大學兼任班主任的經歷為例,她所帶的班級一進校就會舉行“草坪班會”,在第一次班會上,她就會提醒這些新生,“大學是接受教育的高級階段,也是一個新的起點?!?/P> 鄭培愛曾經和她的女兒談起一個比喻:與中學不同,大學生活像是打牌。每個人手里都有相同的牌和不同的牌——相同的牌是考入同一所大學;不同的牌是每個人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 平時,你出一張,他出一張,也就是說,你是這樣表現(xiàn)的,他是那樣表現(xiàn)的,表面上看似乎無所謂,但等到了關鍵時刻比如考研()和求職,也就是亮出底牌的時候,就有人哈哈大笑,有人放聲痛哭了。 “平時出的每一張牌都很重要,而把每一張牌綜合起來就決定了你最后亮牌的結果?!编嵟鄲壅f。實習生 周珊珊 (中國青年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甘肅??婆浫〗咏猜?今晚征集第一次志愿
·港大港中大成高考贏家 包攬9名全港全科狀元
·2013江蘇高招盤點:本一本二南京高校降溫
·上課靠“讀唇” 沈陽男孩高考考出613分
·拿到武漢大學錄取通知書 他卻將它鎖進抽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