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tǒng)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p>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tǒng)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教育部已經完成制定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即將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待完善實施。 作為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高考改革歷來牽動民眾神經。在當下的社會生活中,還很少有像高考這樣直接而又深刻的“指揮棒”,影響直接穿透教育領域進入社會生活的多層面。關于高考改革,各地也有不同側重的探索與實驗,但總體而言因為缺少統(tǒng)一的規(guī)劃部署,高考的改革進程和普遍高漲的民情輿論之間長期存在差距。體現在社會生活中,就是幾乎每個人都對高考有怨言,但誰都不敢輕視高考,每年6月初的高考幾成一種讓全民焦慮的“社會流行病”。 長期以來,社會對高考的普遍質疑,核心就在于“一考定終身”的單一選拔模式。基礎教育階段作為社會教育的初級階段,核心應該是思維方式的鍛煉和行為人格的培養(yǎng)。但“一考定終身”的高考作為基礎教育的“指揮棒”,直接破壞了基礎教育的生態(tài),讓本該豐富多彩的基礎教育淪為應試教育,固化思維方式、扼殺創(chuàng)新意識、破壞社會教育基礎。同時,被納入社會評價體系的高考,作為衡量青少年成功與否的主流標桿,直接擠壓了青少年學習成才的多元空間,迫使學生成為應試教育鏈條上的學習機器。從這個意義上講,《決定》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這一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路徑設計,無疑更切合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和基礎教育的本質。 實際上,即便是從制度設計的角度而言,多元錄取機制也更切合當下國內教育的現實和基本教育規(guī)律。當前,國內高等教育系統(tǒng)已經實現多元化,公辦和民辦、綜合性和專業(yè)性、基礎學科和技能學科等分類不一而足。不同的辦學層次和目標定位,也決定了考試選拔模式應有所不同。而一張高考試卷既要選拔科技、學術精英進入北大清華等名校,又要選拔高技能勞動者進入高職院校,注定難以兼顧。多元錄取機制則意味著,探索與辦學的多層次性、多類型性相適應的錄取方式成為可能,這同樣更符合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也只有逐步推行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tǒng)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等具體改革措施,才不會延續(xù)應試教育的老路。因為只要錄取機制不改變,高考的指揮棒效應就不會消解,即使高考只考一科,壓在考生身上的學習負擔仍然不可能減輕;相反,甚至會進一步加劇偏科的可能。因此,高考改革的關鍵其實并不在于具體考試科目等形式上的轉變,而更在于高考考核方式和選拔機制的變革能否打破高考固有的指揮棒效應。當錄取機制更多元、考試方式更豐富,學生自然無須整天掙扎在書山題海之中。(評論員 石念軍) (齊魯晚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新一輪“高考改革”須兼顧效率和公平
·“文理不分科”的前提是減負
·高考改革動真格不光是分科問題
·改革高考貴在打破“一考定終身”
·學業(yè)水平考試將掛鉤高考 學生擔憂稱壓力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