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日前在南京舉行教育專題報告會時透露,全國的高考方案的確已經(jīng)初步確定:考語數(shù)外三門。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日前在南京舉行教育專題報告會時透露,全國的高考()方案的確已經(jīng)初步確定:考語數(shù)外三門。其中外語是社會化考試,目前的考慮是一年考兩次,也有建議以后可以適當增加次數(shù)。另外讓學生選三門最擅長的課去考,按等級來評價,分為五級。 長期以來,高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因為高考實實在在地決定了每一位年輕人今后究竟是在清華深造還是在農(nóng)村務農(nóng)。而每一次的高考改革都會引起社會強烈的關注與熱議,這次也不例外。 從考試政策建議來看,讓學生自主選擇三門自己比較擅長的課程,可以給那些“偏才”創(chuàng)造更大的升學機會;此外,由于每年都會有一部分考生因為生病、遲到、壓力等原因發(fā)揮失常,甚至錯過當年的高考,增加考試次數(sh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狀,確實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公平。 然而,改革路上,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高考改革,關系到千萬考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出臺完善的細則本身就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此外,在改革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問題,如何理性對待和有效處理這些突發(fā)問題,則是對改革者智慧與勇氣的挑戰(zhàn)。如果不能妥善協(xié)調(diào)各方利益,哪怕只是“秋毫之末”的紕漏,都可能讓高考改革重新回到原點。 堅定改革的信心,方能增強改革的動力。歷史和現(xiàn)實一再證明,改革是引領社會進步的旗幟,是治療社會痼疾的良方。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的地位與作用日漸凸顯。三十多年來,高考改變了億萬學子的命運,給國家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但另一方面,高考弊端日漸凸顯,以高考與升學為主要目標的現(xiàn)行教育制度,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與沉重的學習負擔,“一考定終身”的考試策略,使得很多學生,尤其是一些“偏才”、“怪才”被高校拒之門外。一百多年前,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發(fā)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的感慨。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然不需要再為改革流血犧牲,但是,若想通過改革解決高考制度存在的種種問題,仍需要改革者有“會挽雕弓如滿月”的氣魄、有“直掛云帆濟滄?!钡男判?、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視野、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絕。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甘肅2014年高考體育類考試全程指紋識別防替考
·教育時評:高考改革路上且行且珍惜
·名牌大學2014年高招“新法”釋放哪些信號?
·高考工廠的衡水中學 被指使學生變學習超人
·調(diào)整心態(tài),迎接高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