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年叫?!吧賰?!--keyword-->英語星級考”,北京叫?!跋M焙汀皧W數(shù)”,其良好的愿望是不要再對本已十分疲憊的少兒增加課業(yè)和身心負擔,并同時平復“小升初”的正常秩序。但考證的暗流依然涌動,9月16日《新民晚報》報道,有家長最近發(fā)現(xiàn),新出的一個“3E少兒英語水平測試”,其主辦單位竟與原先的星級考是一家。無獨有偶,8月份北京市教委針對“期望杯”算術比賽中顯露出來的收費問題散發(fā)通告,嚴禁區(qū)縣教委、學院等教育機構團體普及教育階段學生參加學科比賽。 不僅“星級考”可以演變成為“3E考”,“希望杯”也未必不能演變成“期望杯”;今天不讓考奧數(shù)、英語、作文、鋼琴,明天就可能冒出化學、生物、地理星級考。如果主管部門的工作僅僅停留于叫?;臃倍?、層出不窮的“考證”上,很可能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無可平復的結局。 考證熱乃是扎根于有缺陷的“小升初”的制度土壤! 眾所周知,就近免試入學在我國是“小升初”的基本政策。這一政策的好處,是保障了入學和上學的低成本,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必然存在的學校差異或差距導致了就讀的不公平,以及擇校亂象。 關于就近入學。如果家庭居住地對應的是一所薄弱校,那么,這個家庭的子女是否就注定該上這所學校、被拴在這所學校?顯然,這對于居住在薄弱校附近的孩子不公平。如果限制他們選擇其他學校,其不利后果不止于此,還在于這可能使薄弱校受到政策保護,使其降低或失去改進教育教學的上進動力,因為反正總有學生來。顯然,以就近入學政策為據(jù)限制擇校,不僅有違公平,而且不利于教育總體水平提高。 關于免試入學。由于公平原因使擇校具有必然性,而免試政策則又衍生了形形色色的入學渠道:“拼證”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高額擇校費等方式,這就造成和助長了“小升初”的亂象,不僅有腐敗和不正之風滋生于此,還造成了不顧孩子個性特長、造成孩子巨大身心壓力的“考證熱”。 實際上,“小升初”就近入學也不是法律的必然要求。198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學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睙o論舊的還是新的義務教育法,對就近入學的規(guī)定都是相近的,即地方政府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也就是,法律都把“就近入學”規(guī)定為地方政府的責任,而沒有限定學生、家長方面不能擇校。然而,對小學、初中入學實行分片“就近入學”已經成為了我國教育的普遍實踐,并實際地把“就近入學”演變成了一條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guī)定。 有人認為,考證熱的背后是擇校熱,教育行政部門關鍵要做的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努力縮小地區(qū)差異和校際差異。但有一個可肯定的事實是,無論教育行政部門如何努力,校際差異至多可以縮小,而不可能真正消除。何況,不同學校的特色差異,更是不可能消除,因此考證、擇校也不可能真正消除。 因此,當某些優(yōu)質初中學校生源過多時,自行組織一定的考試、測試,兼或參考學生的其他素質表現(xiàn)而遴選,總比“拼爹”、“拼證”、交高昂的擇校費更容易讓人接受且危害也小得多。如果孩子沒有考上,回到“片內”學校就讀,人們也會更易接受。即使再有“考證”,也會更理性地選擇適合孩子的“證”去考。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警示:小學生課間相撞受傷 家長學校分擔責任
·備戰(zhàn)小升初 課外輔導費萬元只是起步價
·“小升初”制度缺陷不去除,考證亂象難以消退
·教育部就加強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答記
·教育部督導辦就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答記者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