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多元取材、個性發(fā)展越來越成為教育通識的今天,超級中學多少顯得有點老舊而不合時宜,然而這就是中國教育無可奈何卻又真實存在的現(xiàn)狀,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窺到中國教育的發(fā)展紋理和改革滯點。 盡管衡中一再強調(diào),學校實行的是素質(zhì)教育,但在外界看來,衡中的成功靠的是半軍事化的封閉管理,讓師生長期處于亢奮狀態(tài)以及大量做題挖掘應試潛力,即李金池所說的“老師把全部精力用于與學生一起做題”。 衡中的一名高一學生說:“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須離開宿舍,拿著書到跑操地點集合。跑操結(jié)束后,所有班級必須跑步上樓早讀,6:38,班里的80多個人全部離開教室的時間甚至可以用秒來計算(當然除去七八個不吃飯的),為的只是能吃到早飯,因為7點前要回到教室上自習。如果去晚了,在樓道堵5分鐘,排隊5分鐘,來回7分鐘,最多只能有3分鐘早飯時間……在衡中生活了3個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間煉獄?!?/P> 江西某中學一位教師在參觀衡中時曾在學校公告欄內(nèi)看到一則公告:高二年級一位學生帶橘子進教室受警告處分,并回家反省。 在許多人看來,衡中的教育方式“泯滅了學生的天性,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而在更多衡中學生眼中,這樣的管理方式很平常,還有人回憶起在學校的點點滴滴,覺得那時的日子雖然很苦,但心情愉悅,有一種吃苦的幸福。 已從衡中畢業(yè)的學生孟隋這樣寫道:在衡水這樣一個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地方,衡中是當?shù)貙W生家長的希望所在,是底層人改變命運的戰(zhàn)場。成功就得努力,底層的成功尤其需要更大的、甚至更瘋狂殘酷的努力。在理想狀態(tài)中,青少年應該是自由自在、輕狂放縱的,但是這理想狀態(tài)只會讓高考失敗,從而耽誤一輩子,教育需要一種必要的犧牲——這是由犧牲與獲得的關(guān)系決定的。 邢臺市一位中學老師也認為,衡中嚴苛的管理方式適應了目前的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這個模式就會存在。在目前的考試模式下,“誰不學衡中,誰就將被淘汰”。 黑洞效應 生源富集致其他學校空心化,專家稱超級中學有礙教育公平 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衡中學生孫同學說:“我們班有110多人,其中衡水市外的學生大概有70多人。”她自己就是滄州人。 滄州市某縣中一位教師說:“本該屬于我們學校的優(yōu)秀生源許多都被掐尖挖走了。2000年以前,我們中學還有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后來就沒有了。生源的嚴重不足已經(jīng)讓學校面臨生存危機?!?/P> 學校的危機心理同樣投射到衡水本地的家長身上,只是他們擔憂的是另一種不公平,“學校招了外地的考生,擠占了本市學生的名額,尤其是主城區(qū)的孩子?!碑?shù)匾晃患议L表示。 衡中的黑洞效應卻成了當?shù)卣摹傲聋惷薄?/P> 在一則政府網(wǎng)站的新聞報道中不難看出當?shù)貙庵械闹С郑汉庵袛U建時,“涉及到哪個部門、哪個單位,都要盡職盡責,密切配合。要在全市各級的共同努力下,把衡水中學的建設推上一個新臺階,把衡水中學打造成衡水對外開放的亮麗窗口。”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康健認為,衡中并不是一個好的典型,超級中學的興起是政績和利益的共同驅(qū)動,于教育、安全、人道都不利。他認為將來的教育應該朝著“就近、分散、小型”的方向發(fā)展,不同風格學校的存在,對教育肯定有好處,優(yōu)質(zhì)資源集中并不是政府的榮耀,“政府應該做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撰文稱,集中力量辦超級中學有違教育公平,我國教育存在嚴重的地區(qū)不均衡、城鄉(xiāng)差異和校際差異,根源就在于沒有尊重并維護平等的受教育權(quán),沒有受教育者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進行利益博弈的機制。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迫切需要啟動這一機制。 (人民日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guān)閱讀:
·人民日報刊文談衡水中學:一家獨大 半軍事化
·韓亞航空代表到浙江江山中學向家長致歉
·北京示范性高中增分配名額
·黃岡中學“失意”之辯
·韓國中學生哀悼韓亞空難中國遇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