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今年開始,滬上眾多實驗性示范性中學對于尖子生的定義發(fā)生了改變。與之相應,各校在招生時的選拔標準也在改變。業(yè)內人士透露,上海高中自主招生政策即將隨教育部的相關要求而調整。
高中自主招生面臨調整,其實并不“突然” 按照《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對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實行全市初中統(tǒng)一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高中要逐步擴大學校自主招生比例。到2020年前,本市優(yōu)質普通高中每年招生計劃要拿出不少于60%的名額,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 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調控思路主要是:增加地區(qū)名額分配的比例,進一步削減自主招生名額。個中考慮是,讓就近上初中比擇校上初中進入優(yōu)質普通高中的機會大,由此,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熱”才能順勢降溫。 目前,上海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額主要切分為四塊:推優(yōu)生、自薦生、名額分配生以及中考“裸考”生。 在統(tǒng)計口徑上,滬上實驗性示范性中學目前的招生計劃中的“名額分配生”已占45%左右:除15%按生均比例分配到初中,還有30%是這些優(yōu)質高中接收的來自各初中學校的推優(yōu)生。但2012年,被稱為滬上“四大名校”的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和交大附中,取消了名額分配的招生辦法,相應招生計劃列入了零志愿招生計劃。 高考改革,正在影響高中招生“口味” 影響滬上高中自主招生未來走向的另一股政策壓力,則是高考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今后高考改革的藍圖,提出了文理不分科、外語退出高考統(tǒng)考,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等方面的改革方向。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今后,高校對學生的評價將更為多元,無論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還是名校的自主招生,也將發(fā)生重大改變。 來自大學的招生方式和人才選拔偏好的變革,都將直接影響到高中的自主招生。 “很多滬上的名牌高中,對競賽生的態(tài)度都在轉淡,不會像過去那樣爭搶了”。一位教育圈內人士直言地告訴記者,今后,比起單科競賽生,學校更青睞潛在的全A生。造成高中自主招生口味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和教育部清理加分規(guī)定有關。從今年開始,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全國一等獎且入選國家集訓隊的學生才有保送資格;省級奧賽一等獎不再享有保送和高考加分的優(yōu)惠。這意味著今年全國范圍內只有250名左右的學生擁有保送資格,大量競賽生在考大學上的優(yōu)勢大不如前。 其二,從明年開始,上海學業(yè)考將啟動改革。目前,包括復旦大學在內的一些名校已經表示,今后將在自主招生時引入學業(yè)考成績作為選拔的依據。比如,復旦在2015年自主招生時,報考考生必須達到的“門檻”就是,高中10科學業(yè)考成績中至少“8A”。 對滬上的優(yōu)質高中,這很明顯就是大學招生信號在“變”。大學的招生門檻定位在學科基礎扎實,“門門都好”——這就意味著,光單科成績拔尖、其他學科并不理想的競賽生,其未來的優(yōu)勢將不如能考出“10A”的全能生。 實際上,很多考生家長的“嗅覺”也十分敏銳,在洞察“大勢”后,在孩子高中學校的選擇上調整思路。 有高中老師告訴記者,或許是受此輪“政策調控”影響,往年一些以招募和培養(yǎng)學科競賽生為“特色”的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今年的自主招生報名人數已出現(xiàn)小幅下降,而一些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見長的高中,在自主招生時獲得了更多的考生和家長追捧。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中自主招生:政策將變 選拔標準將變
·自主招生:百花齊放的熱鬧背后
·往年知名高校自主招生火爆 今年高職院校成黑馬
·2014年四川大學自主招生面試4月初開始
·一年多考、全部自主招生、多投多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