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狀元是怎樣煉成的?不上補習班,還能在30余萬考生中奪魁,狀元們究竟有何絕技?僅僅是勤奮,必定不夠。 狀元是怎樣煉成的?不上補習班,還能在30余萬考生中奪魁,狀元們究竟有何絕技?僅僅是勤奮,必定不夠。 法寶 1 不上補習班 狀元們的最“可怕”之處在于 ——都不上補習班,學習還能那么高效 談及經驗,每一位狀元必總結“效率高”。狀元們的更“可怕”之處在于,都不上補習班!那么,他們究竟有何絕妙的高招提高效率?以下幾招,我們可以偷學: 2005年杭州市理科狀元王忻恬、2011年杭州中考 狀元徐恩迪: 口袋里始終揣著一本寶典——里頭記著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物理公式等,每到吃飯排隊時、等公交車時,必拿出來讀讀看看記記。其實,這招是從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處偷學的。蘇老曾說,“我的時間有限,‘沒有整匹布’,我擠時間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零布頭’,把1分鐘2分鐘的時間都利用起來,這樣‘零布頭’也能派上用場?!?/P> 2007年全省理科狀元李清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同學交換和共享各自的復習筆記,受益良多。 2007年全省理科狀元張?。?/P> 基礎最重要,對基礎知識點做細致、系統(tǒng)的梳理。怪題難題,統(tǒng)統(tǒng)不做。沒有基礎,一切只是空中樓閣。 2010年全省文科鐘雋儀: 動作快,做作業(yè)不拖拉。這個好習慣,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得培養(yǎng)。 2011年全省文科王子君: 遇到難題,和同學一起研討解決。集思廣益,同學的解法更能開拓思路。 2012年全省文科狀元姜動: 上課45分鐘,并非分分鐘全神貫注,但在重要環(huán)節(jié),肯定聽得極認真。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做什么才最有效果。為了達到目的才做,達不到就不做。會判斷哪些作業(yè)對自己有用,有用的才做。如果做了還是不明白,就找別的題目繼續(xù)加強。 2013年杭州市文科狀元喻鵬陽: 上課很專注,跟著老師的思路轉。若是有不懂,當場發(fā)問。 2005年杭州中考狀元蔡夢如: 選擇最高效率的時間段學習,比如,晚上七八點。還比如,課上的時間最寶貴,一定得把握。晚上周末的其他時間段,可看電視、玩電腦(打CS)。不過,一定要見好就收。 法寶 2 一本糾錯秘笈 狀元們人手一冊糾錯本,里面收集的是 ——哪里出錯了,為什么錯了,如何解決問題 每一位狀元,都有一本糾錯秘笈。不過,各自糾錯的方法不同。 2003年全省文科狀元陳杭霞: 記錄學習過程中碰到的所有做錯的題目、解答方式、當時做錯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提醒。 2004年全省理科狀元吳杰行: 糾錯本講究精練,將平時出錯的知識點整理成冊。 2008年全省理科狀元陳琨: 有一本糾錯秘笈,隨身攜帶,只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記下來,空時請教老師和同學。 2011年杭州中考狀元徐恩迪: 糾錯本上,不但有做錯的題目整理,平時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也會記錄在案。時不時地拿出來翻一翻鞏固。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法寶 3 愛提問 狀元們比普通同學“不懂”的東西更多,因為他們 ——特別愛提問、會思考 其實,狀元們并非什么都懂。恰恰相反,他們問的問題比其他同學更多。有的問題,甚至別人不屑去問。狀元們討厭似懂非懂,必須打破沙鍋問到底,弄個明白。他們,是班上最會提問的人。 2006年全省文科狀元陳雄超、2008年全省文科狀元申屠李融、2012年全省理科狀元翁凱浩: 每次下課,都會圍著老師不停地問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會想方設法弄清楚,即便是問題很小。 2013年浙江省理科狀元周晨: 問題,必須在當天得到解決,隔夜都會很難受。每天,都會向老師問很多問題,不少問題,是老師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或者忽略的。 2012年杭州中考狀元周朔雯: 不單自己有問題一定得弄懂,別的同學在問老師問題,也會在邊上聽。有時,還會針對同一問題進行討論。 法寶 4 活得“2”一點 狀元們修煉得來好心態(tài) ——放松,有助于調整狀態(tài) 沒有好心態(tài),絕對考不出好成績??珊眯膽B(tài),并非與生俱來,而靠一點點的修煉。 2007年全省理科狀元李清揚、2013年杭州市文科狀元喻鵬陽: 活得“2”些,尋找生活中的樂趣,與同學老師多開玩笑。試試在所有作業(yè)本的名字旁,畫上一個自己的笑臉。 2007年全省文科狀元求芝蓉: 周末晚上,可放松地看看喜愛的電視劇或電視節(jié)目,有助于調整狀態(tài)。 2008年全省理科狀元陳琨: 遇到困難或情緒低落的時候,散步的效果不錯。邊散步邊思考,煩惱很快就消散了。 2011年全省文科王子君: 若要好心態(tài),父母也得配合默契。比如,在高考()前向父母出具“高考通知書”:請不要問我高考用具準備好了沒有;請爸爸媽媽保持正常心態(tài),話語行為與平時一致;高考過程中,請不要詢問各科考試情況。開車接送我高考的時候,請保持冷靜,注意禮讓行人。高考前,還可以給父母一份“高考菜譜”,羅列平時愛吃的菜。 上一頁12下一頁 其實,高考 ,不過就是第十次月考。反正成績在走出考場的那一剎就已經定了,干脆一切拋開。 2011年杭州中考 狀元徐恩迪: 心理暗示很重要。這樣安慰自己:每個人都會有薄弱科目或者不喜歡的科目,如果不擅長數學,每天對自己說三四遍“我喜歡數學、我喜歡數學”,不要讓自己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越抵觸越沒信心。其實背后的老師們,也很“精通”暗示法。比如,有同學怕寫作文,就會拿她的作文當范文給全班同學看,以示鼓勵。 5 法寶 愛看書 狀元們不可一日不讀書 ——每天閱讀,攝取大量信息 對狀元們而言,不可一日不讀書。否則,就如居無竹食無肉。閱讀,不但能啟發(fā)思維開闊視野,還可陶冶心性。 2009年杭州中考狀元黃夢瑜、2013年杭州中考狀元魏予祺: 作業(yè),在學校搞定?;丶遥褪情喿x的專享時間。喜歡看外國文學作品、文藝作品。比如,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比如,張愛玲作品《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大量的閱讀,可提高理解能力,尤其在語文和英語中。潛移默化之下,語言的表達與敘述,慢慢變得精道。此外,每天閱讀各類雜志,攝取大量信息。 2004年杭州中考狀元張維加(現(xiàn)已是牛津大學的博士,并入選極富盛名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成為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會士): 最愛科學類與歷史類。歷史,讓人開竅,培養(yǎng)情商,形成處理問題的看法與思路。比如,《東周列國志》看上六七遍,對每個年份發(fā)生的故事了若指掌。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激情的年代,百家爭鳴,群雄逐鹿。 科學類的書,則可讓自己對科學問題有了解。這對之后從事科學技術類工作是很好的啟蒙??茖W研究,靠人去把握物理學的圖象,對科學問題的想法,都得仰賴啟蒙階段的培養(yǎng)。 法寶 6 “會”玩“懂”玩 狀元們最有效又健康的生活 ——張弛有度 “玩”的學問,也大有講究。不懂玩的人,又怎么懂學習呢? 2005年杭州文科狀元姜卉、2007年全省理科狀元張琛、2008年全省理科狀元陳琨、2013年全省文科狀元施丹旖、2009年杭州中考狀元黃夢瑜: 喜歡看動漫,是百度動漫貼吧的???。我們都是《名偵探柯南》的粉,跟著柯南破案,還可鍛煉觀察力和敏銳度。還喜歡畫漫畫,甚至在畢業(yè)紀念冊上,以畫代筆,用四格漫畫來表達對同學的祝福。 2006年全省文科狀元陳雄超、2012年全省文科狀元楊純子: 每周一部電影,是周末的必修課。文藝片、動作片、科幻片,是狀元們的最愛。電影的表達與敘述、電影的構思與創(chuàng)意、電影傳遞的想法與引發(fā)的思考,處處都見“學問”。 2007年全省理科狀元李清揚: 喜歡研究明清紫砂壺,鑒別紫砂壺真品贗品的準確率,已經達到80%左右。 2012年文科狀元姜動、楊純子: 不贊同“拼搏三年、犧牲三年成就以后的生活”這樣的觀點。每周或每兩周出去玩一次,比如唱歌、運動。玩3個小時并不會耽誤什么事。相反,如果一直想著玩又不能玩,就會耽誤很多事。 法寶 7 嚴格的時間表 睡覺都很自覺—— 養(yǎng)好精神,跑完中學馬拉松 其實,狀元們都很會睡。不少人,甚至有“睡神”的雅號。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不養(yǎng)好精神,何來力量走到終點? 2008年全省理科狀元陳琨:高中三年,從不給自己增加額外學習時間,嚴格按照學校規(guī)定作息時間。 2012年全省文科狀元姜動:早睡晚起,午睡雷打不動。晚上十點半睡,早上7點起。中午再睡半個小時的午覺。晚上回家吃完晚飯先睡半個小時再做作業(yè)。 2013年杭州市文科狀元喻鵬陽:每晚,不等自習結束,就提早溜回家睡覺。早上,6點起床。每天的午睡,必定保障40分鐘至1小時。 法寶 8 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 每一位狀元背后 ——都有一對善解人意的父母 寬松的家庭氛圍、一對民主又善解人意的父母??此啤胺湃巍钡慕逃?,卻是給孩子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發(fā)展個性。 父母給予孩子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孩子就有時間發(fā)展廣泛的興趣愛好。比如,2012年全省文科狀元楊純子,擅長唱歌跳舞排球;2009年杭州中考狀元黃夢瑜,擅長素描、書法,平常有空會寫原創(chuàng)小說。對于??汲煽儯改笍牟贿^問。甚至連孩子看電視上網,都不會特別限制。 2007年全省理科狀元張琛、2012年全省文科狀元姜動、2009年杭州中考狀元黃夢瑜: 父母從來不打孩子。遇上事,父母多以商量的方式與孩子探討,最終的決定權在孩子。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平時,父母與孩子之間更像朋友。與父母聊天,聊學校發(fā)生的事、聊同學與老師、聊自己的內心世界,彼此的信任,就這樣建立。 2008年全省理科狀元陳琨、2012年全省文科狀元楊純子: 不會給孩子學習定目標,不會在學習上過多要求孩子。在父母看來,過得快樂和幸福才最重要。他們并不希望孩子一路走得一帆風順,認為多點挫折更有益。如果孩子沒考好,他們會這樣安慰:你需要重新定位。永遠都沒有常勝將軍,你要能接受挫折。失敗,是很正常的。 2008年杭州中考狀元徐軼文: 上學自己去,放學自己回,回家作業(yè)自己做。作業(yè)沒做完,父母也不會說。但到了學校,老師會批評,父母要求孩子自己面對老師。檢查作業(yè),家長 只是簽字,錯了也不會幫忙改過來,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 2010年杭州中考狀元李英子: 理解孩子,會“像小孩一樣思考”。陪孩子,邊玩邊學。媽媽會陪我一起看動畫片,《麥兜系列》、《玩具總動員》等,也是溝通與交流的一個渠道。爸爸會在我還未上小學,吃年夜飯時就教她玩對聯(lián)。 住校的孩子,需要一個宣泄情緒的渠道。媽媽為我準備了日記本,不過,這本日記并不對媽媽保密,我們周末會就著日記題材聊天。記者 高逸平 金丹丹 (今日早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天津28位高考文理科頭名:注重積累是共性
·“高考加分”政策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
·突發(fā)腦溢血昏迷29天錯過高考 重慶女孩堅守大學
·“不認高考加分”需制度化思考
·臺灣各大學“指考”于1日開始 報考人數約6.6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