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龍江鎮(zhèn)龍山中學啟動引入社會力量資助學校辦學,該校作為順德全區(qū)的唯一試點,將為順德實施學校辦學綜合改革探路,從而推動順德辦學模式的多元化發(fā)展,條件成熟后將向全區(qū)推廣。(2010年8月19日《南方日報佛山觀察》)
說實話,順德區(qū)推行的這一做法是不錯的。眾所周知,一間學校若是單純依靠政府財政撥款來維持是極為有限的,能維持得住學校的正常運作就已不錯了,特別是一些相對偏遠的農村學校,更是因政府投入不足,校內軟件硬件設施均未能達到要求。學校要發(fā)展、要壯大,必然離不開資金的投入,但在面對政府財力投入確實有限的現實情況下,想來最有效的就是依靠社會,通過引入社會力量辦學,把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吸納進學校,加強校內的各項建設,使學校得到發(fā)展。
但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引入的社會力量是多少呢?有沒有一個限度?對于引入的社會資金怎樣安排合理使用?誰來監(jiān)管?參與到辦學當中的社會人士在學校中擔任何等角色?……一系列問題,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都應該想得周到,設計周詳,畢竟,龍山中學是一間公立學校,不是民辦性質,依筆者愚見,學校只能有校長,而不能有董事長、總經理的稱謂;對學生的收費只能按公辦學校的文件執(zhí)行,絕不能講收益,把投入的資金從學生的身上收回去……如是這樣,學校就變了味。
幸好,龍山中學在引入社會力量辦學時已經考慮充分,成立了理事會、監(jiān)事會等,并編寫了章程,一切按章辦事,使得學校向學生、家長、社會負責。 |
[發(fā)布者:dongdong] | ||
??相關閱讀:
?·世界大學綜合競爭力與網絡競爭力排名的比較研究
?·歐洲大學質疑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
?·民辦院校高招亂局再調查:人為擠壓生源是根源
?·民辦學校不應被“另案處理”
?·后擴招時代的“校園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