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流程 程立海分析,高考()的命題宗旨是“穩(wěn)中求變”,具有很強的連續(xù)性,因此,材料作文依然是2013年乃至此后一段時間的主打作文題型,考生應對此有足夠的重視,應熟練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流程”與操作技法。 首先,要讀懂材料,對所給材料進行“艱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關鍵的詞句),進而領悟其主旨意義,理出其中所蘊涵的深層的寫作指向,這就是“讀”。 第二、“引”。所謂“引”就是在寫作時扼要概述你所要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闡述的論題,否則就是無本之木,就會“走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所給材料很長,就要概括引用;假如是幾句詩歌、名言等短小材料,則可以全部引用。對此,考生應區(qū)別對待,不可定于一尊,一概而論。 第三、“聯(lián)”,就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包括自己在內(nèi)),這是供料作文的本質(zhì)特征,即通過材料本身,揭示其所蘊涵的本質(zhì)意義,否則,也只能是空發(fā)議論,文章沒有說服力,顯得干癟蒼白。 第四、“議”,就是說,材料作文大多要求寫成議論文體,對材料所揭示的問題、現(xiàn)象等發(fā)表看法、見解和主張。盡管現(xiàn)在考試已淡化文體要求,提醒廣大學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第五、“結”,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無不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寓意,并且,不同的讀者讀后的視角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所得出的論題(結論)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作文者能夠突破“人云亦云”的傳統(tǒng)思維定勢,力避“千人一面”的文章出現(xiàn),必須展開“發(fā)散思維”,即“不囿常規(guī),探求問題多種解決途徑的開放性思維,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從同一信息源生發(fā)出來的不同看法,不同結果”??傊?,材料作文要按照“讀—引—議—聯(lián)—結”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惟其如此,才能駕馭這一文體的作文特點和寫法,做到立意深刻、新穎,論證充分、有力。 二、要做好論據(jù)的“儲備” 1.新聞時事類 對于這類材料作文,考生在高三這一年里,除了在課堂上學習有關時政內(nèi)容外,自己也要有目的地收聽收看中央電視臺、省市臺的“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實事追蹤”、“新聞與報紙摘要”等欄目,各類中央級報刊和地方報刊、網(wǎng)站,或是閱讀短平快的文摘等,以獲取一定量的相關信息,以便對可能考到的材料作文心中有數(shù),不至于聞所未聞,束手無策。 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每天可以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1-2篇省級及以上報刊中有關時評類的名家名篇,從這些全國知名時評高手的文章中學會寫法,得到啟示與借鑒。另外,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專項寫作訓練必不可少。 2.知名人物類 這類材料作文,一定要抓住主要人物所說的話,或是材料中議論的句子,即材料的主旨句,或是考生自己綜合材料的大意,再圍繞材料的中心意思進行闡釋、論證,或夾敘夾議。如遼寧卷的最好一句話“哲學家把那個蘋果交給大家傳看,竟然是蠟做的假蘋果!”就基本上明白了材料的意義與命題者的意圖。 3.名言哲思類 適當閱讀古今中外一些思想家、科學家等短小精悍的作品和書刊,如《意林》《讀者》《成功之路》等,在閱讀的時候,應全面、正確理解材料,尤其是精煉、深邃話語的意蘊,圍繞某一方面,選擇小的切入點寫作。比如今年和2011年上海的作文題,還有其他省市的作文,如安徽省2012年這個材料作文,就在《讀者》上見過。 三、勤于“操練” 做好了以上準備,最后就是勤于練習了。包括每天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試卷;每周至少寫一篇800字的作文,每天200字左右的隨筆、隨感,養(yǎng)成這樣良好的寫作、隨記習慣,考生的寫作水平就會與日俱增,與時俱進的。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作文奪高分 豫籍考生談秘籍
·高考語文:考場優(yōu)秀作文皆有備而來 反復扣題
·高考指導:怎樣在高考考場構思出好作文
·北京2013高考大綱解讀:材料作文成命題主流
·2013年高考作文:深入解讀13年高考作文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