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高 類型:人口集中流入地 地區(qū):北京、上海、廣東、天津 外來人口占比:數(shù)量巨大,占比20%左右,京滬超過36% 隨遷子女數(shù)量:多,京滬超過40% 高考升學率:高,除廣東外,二本以上升學率超50% 主要矛盾:利益博弈,教育資源緊張; 環(huán)境資源承載壓力巨大 核心政策:放開時間晚,漸進式改革, 門檻較高, 分步實施,逐步解決,先職業(yè)教育后普通教育,先中高職后本科,先借考后高考。 隨遷子女數(shù)量巨大 漸進式改革是必然 【故事】 10 年前,楊琪(化名)和老公從黑龍江來到北京打拼, 擁有合法穩(wěn)定職業(yè),2004 年開始納稅、繳納社會保險,隨后又辦下工作居住證,買房安家。為了不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楊琪一直把兒子帶在身邊, 兒子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北京就讀,擁有完整的學籍和就讀經(jīng)歷?!氨疽詾橄裎覀冞@種情況,夠得上異地高考的門檻?!睏铉髡f,“沒想到,北京的方案出來,一點口子都沒開,太令人失望了?!边@也意味著,楊琪不得不辭職,帶著正在讀高三的兒子,回到老家黑龍江參加高考。 【分析】 北京、上海、廣東、天津四地異地高考方案門檻之高,引起了社會廣泛爭議。北京的方案只是過渡政策,即使符合較為嚴格條件的隨遷子女,也只能在北京參加中職、高職考試,尚未有放開本科招考的方案; 上海則延續(xù)了一貫與居住證掛鉤的思路,只有符合A 類居住證的隨遷子女,才可就地考取本科,其他類型的居住證,只能報考高職;廣東則實行漸進式改革,逐步放開,到2016 年允許隨遷子女就地高考; 天津也只是公布隨遷子女參加中高職考試的方案,并未涉及本科招考。 曾經(jīng)三次上書國務(wù)院, 呼吁放開異地高考的憲法學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認為,隨遷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權(quán)和入學機會, 異地高考條件不能過于苛刻,北上廣等地隨遷子女數(shù)量巨大,或可設(shè)置一定的門檻,但不宜過高,不能取決于家長的地位、職業(yè)、社保納稅年限等。 “家長的社保、納稅年限以及居住證明,只是用來證明隨遷子女并不是高考移民, 而不能成為歧視隨遷子女的門檻。”張千帆表示,北上廣目前的方案,尤其是上海、北京,對家長設(shè)置了過高的門檻,將大部分隨遷子女拒之門外。因此,對于三地的方案,張千帆評價為:廣東,及格;上海,不及格;北京,零分。 長期致力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的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則表示,在京津滬等地,保障隨遷子女的入學機會與保障戶籍學生升學考試權(quán)利之間, 存在著機會公平與結(jié)果公平的“兩難”困境:門檻過高,則無法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機會,不利于機會公平;但門檻太低,則會導致大量高考移民涌入,損害當?shù)貙W生的升學權(quán)利,引起新的不公平。 劉海峰表示,在各方利益、觀點十分對立的情況下,應(yīng)充分調(diào)研,漸進地加以調(diào)整或放開。在機會公平與結(jié)果公平之間求得平衡?!皬倪@個角度去看,京滬等地推行高門檻、漸進式改革,有其必然性,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逐步放開的原則。”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guān)閱讀:
·倘若放開異地高考 可能破壞招生公平
·異地高考報名首日南京近70人報上名
·重慶2.6萬考生只報???異地高考生不足千人
·2013年高考重慶報名人數(shù)創(chuàng)紀錄 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
·隨遷子女在滬高考2013年研究制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