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儲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昨日,北京推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京參加升學考試方案,作為一項難度大、關注度高、影響深遠的教育改革,異地高考()方案備受關注。昨日,專家對下一步需進行的政策跟進提出建議。 首先應改革計劃招生制度 新京報:北京市出臺的過渡性方案有哪些突破? 儲朝暉:我們長期的城市管理體制是封閉的,對非戶籍人口并不接納,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顯示出政策轉(zhuǎn)向,對非戶籍人員開始接納了,這一定程度地接納是一個突破。 其次,北京市做了現(xiàn)有制度框架下能夠做的事情。 新京報:為什么這么評價? 儲朝暉:制定(“異地高考”)方案,就要改變現(xiàn)有戶籍體制和計劃招生制度,目前計劃招生體制里分指標的制度安排,是沒有辦法真正實現(xiàn)公平的。這靠北京、上海、廣東沒有辦法取得突破。 新京報:北京目前異地高考改革的難點在哪里? 儲朝暉:解決異地高考,從大的方面講是做到教育資源的均衡和教育機會的均等,如果其他地方與北京能擁有均等的權利或機會,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F(xiàn)在這種權利和機會的差別太大了,一旦放開了,(大量人員)就會涌入。 政策未來穩(wěn)定性還有待觀察 新京報:各地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升學考試辦法,差別很大。你怎么看這些條件的差別? 熊丙奇:從各地發(fā)布的政策來看,很多是三年學籍條件為主,更嚴格的是,跟居住證掛鉤。國家把制定具體政策的權限交給地方,各地會考慮到當?shù)氐慕逃萘?,為此會對學生設置門檻,對學生父母提出要求,有些地方還對學生報考院校設置門檻,只允許報考高職。這就是國家把制定異地高考門檻權限交給地方的必然結(jié)果。我認為不能把權限交給地方,應由國家來制定基本門檻。 新京報:是哪些原因造成了這種差別? 熊丙奇:無非就是流動人口的多少,人口越多,條件和門檻就越高。再一個因素就是當?shù)馗呖贾笜说亩喙?,北京的最高,上海其次,廣東其實是很低的。有些地方就是競爭非常激烈,條件相對寬松,也不會對當?shù)赜刑蟮臎_擊。 新京報:現(xiàn)在還有些省份沒出來具體的方案,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熊丙奇:我覺得方案的出臺,應該征求大家的意見,包括本地戶籍人口的意見,但很多時候并沒有聽意見,可能有些地方制定政策時,會對本地利益有更多的權衡。正因為當?shù)赜腥朔磳?,未來政策可能還會調(diào)整。畢竟這不是一個法規(guī)性的決定,不是通過當?shù)厝舜罅⒎ǎ菍儆诟鞯卣恼咝砸?guī)定,這在未來的穩(wěn)定性還有待觀察。 新京報:是不是“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政策,這一表述也是在政策語言上留有一定的空間? 熊丙奇:對,是這樣的。既然是“原則上”出臺,就是說,到了這個時間點不出臺也可以,這在政策上是說得過去的。 應建專業(yè)自主透明公正招生制度 新京報:要解決異地高考問題,還需要哪些頂層設計和配套制度? 儲朝暉:實際上,隨遷子女的就讀地高考問題解決,需要改變戶籍制度,改革計劃招生體制。 要改革計劃招生體制,就應讓高校依據(jù)發(fā)展方向和需求來招選學生,這種選擇自然會形成內(nèi)在的平衡機制。比如各校都想選擇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各個學生也想上更好的學校,實現(xiàn)這樣的相互選擇。當然這樣的相互選擇一定要是一個專業(yè)機制,而且不是行政的方案,不是僅僅看考試分數(shù)來決定。 總體上要建立專業(yè)自主透明公正的招生制度,這就是中國高考未來避免不了的現(xiàn)實,跨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改革,未來就是不穩(wěn)定、不平衡等一系列的問題。記者 郭少峰 鄧琦 建 議 北上廣是否可以向教育部爭取若干高考機動錄取名額,即根據(jù)中學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人數(shù),編制單列招生計劃?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河南出臺異地高考政策:須具當?shù)貙W校正式學籍
·京滬粵異地高考政策被指苛刻 國家統(tǒng)籌成期待
·北上廣出臺異地高考政策 強調(diào)“過渡”引爭議
·專家談異地高考政策:未來穩(wěn)定性還有待觀察
·廣東出臺異地高考政策 分三步四年解決
|